記者從山西省有關部門了解到,作為老煤炭重化工基地的山西,“十二五”期間將投資2600億元,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步伐,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做大做強5條產業鏈,打造7個百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建成一批新能源開發利用和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到2015年,增加就業崗位20萬個以上,實現年銷售收入2500億元以上。
“十二五”山西新能源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是: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晉煤集團、潞安集團新能源業務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發展為世界最大的煤層氣開采利用企業和全球領先的煤基合成油企業;山西國際電力、同煤集團新能源業務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發展為國內重要的新能源企業;太重集團、國新能源、永濟新時速新能源業務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發展為國內知名的新能源企業。
做大做強五大產業鏈。一是“煤層氣開采→儲運→新能源汽車、工業和居民消費→制造業、服務業”產業鏈;二是“煤炭開采→煤制氣生產→儲運→新能源汽車、工業和居民消費→制造業、服務業”產業鏈;三是“煤炭開采→煤制油→制造業、服務業”產業鏈;四是“石英砂開采→多晶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太陽能電站→服務業”產業鏈;五是“風機制造→風電站→服務業”產業鏈。
打造四大具有山西特色的世界級煤基新能源生產基地:一是沁水—霍西—河東—西山—寧武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基地;二是晉東南—晉北煤基合成油循環經濟示范基地;三是忻州—大同煤制氣循環經濟示范基地;四是清徐—孝義—介休—沁縣—洪洞—堯都—侯馬—河津焦爐煤氣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區。
形成3個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一是太原—長治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二是晉中—太原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三是以太原為中心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
在新能源開發利用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中,到2015年煤層氣年產量達到150億立方米;結合城鎮化建設,完成煤層氣、煤制氣、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的輸送管網和加氣站建設,實現“氣化山西”,省內年利用量超過200億立方米;煤基合成油年產量達到64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制油基地之一;煤制天然氣產量達到80億立方米,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煤制天然氣基地之一;焦爐煤氣實現全部利用;投產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500萬千瓦以上。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重點,一是發展煤層氣、煤炭清潔利用、焦爐煤氣利用等3類煤基新能源清潔利用產業,二是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新能源汽車、風機制造等3個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三是加快開發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等3種資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