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歷史起點上,陜西省又在籌謀新一輪的跨越。“未來5年我們的基本目標是邁上3個大臺階。”陜西省長趙正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全省人民的努力,陜西要實現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和財政收入。到2015年,陜西省要進入經濟中等發達省份的行列。”
過去5年城鄉面貌顯著變化
陜西省過去5年迎來了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陜西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以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發展壯大優勢產業,著力改善民生,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趙正永說,“十一五”期間,陜西省跨越式發展勢頭強勁,這5年成為陜西歷史上經濟總量大幅度增長、城鄉面貌變化顯著、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5年。去年,陜西省經濟總量達10021億元,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財政收入突破1800億元。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5年新建高速公路2158公里,新建鐵路2600公里;全省民生得到極大改善,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退休職工養老金、新農合補助、城市低保、農村低保、五保戶供養標準5年間分別提高了221%、600%、99%、156%和129%;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綠色已成為三秦大地的主色調,森林覆蓋率由37.26%提高到41.42%,全省每萬元GDP能耗由1.42噸標準煤下降到1.136噸。
未來5年人均GDP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十一五”取得的成績,決策層依然保持冷靜的頭腦,客觀、深入分析省情,提出了“十二五”陜西發展的新思路:堅持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破解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低等三大難題,建設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的西部強省,實現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的發展目標。
趙正永表示,陜西省將按照“存量調結構、騰空間,增量優結構、擴空間”的思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做大做強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壯大航空航天、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全省經濟的戰略性轉型和升級。通過這些舉措,陜西省力求實現“十二五”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平穩較快增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
2011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民生工程
趙正永要求,陜西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民生工程。陜西省提出今后5年財政增收主要用于改善民生,2011年新增財力的80%用于民生工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陜西省堅持保護優先與自然恢復并重,大力實施重點防護林、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
為把決策落到實處,陜西省未來5年將啟動富民強省10大工程,共包括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846個項目,總投資51638億元。其中,僅綜合運輸網絡建設的投資額就達6232億元,共包括35個鐵路項目、35個公路項目和6個機場項目,5年將新建鐵路2500公里、高速公路2000公里。
來源:中華建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