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紐約、東京、米蘭或者柏林這樣的國際時尚之都,琳瑯滿目的國際知名服裝品牌令人眼花繚亂。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在這些品牌的背后,有相當一部分產品卻是地地道道的“寧波制造”。
這曾經一度是“寧波制造”引以為傲的“貼牌”生產方式,尤其是能夠為國際大牌生產“貼牌”。
與中國其他以出口加工貿易為支柱的城市一樣,寧波服裝出口量巨大,卻仍以貼牌加工為主,自主品牌出口的交貨值只占出口額的1%。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力成本劇增、人民幣匯率變動壓力與日俱增,對于寧波大多數以貼牌生產為生的出口企業而言,憑借低成本競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而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的貼牌企業也開始面臨一系列的生存危機。
變,或者亡,是大多數寧波紡織服裝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向內銷市場要增長,以自主品牌打天下,成為部分寧波紡企尋求突破的方向。
“三高”負擔一年更比一年沉
去年9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保持了強勁的升值趨勢。來自第一紡織網的數據顯示,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的平均純利潤率為3%~5%,部分企業甚至遠低于3%的利潤率,一旦人民幣升值3%左右,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幾乎就被完全侵蝕了。
“由于目前我國紡織服裝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95%以上企業是生產中低端的貼牌產品,與國外廠商的議價能力很弱,匯率方面帶來的損失無法通過與客戶協商、改善供應鏈管理等方法消化,提價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將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造成嚴重的打擊。”第一紡織網主編汪前進指出。
第一紡織網數據顯示,人民幣若升值1%,服裝行業利潤率將下降1%~4%,將有近20%的企業無利潤可言。
不過,“今年開始,外貿企業已經不再提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了。”雅戈爾日中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虞黎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8.2升至6.8時,外貿企業已經承受了最大的匯率壓力,“但是一旦進入6.8~6.5這個區間以后,我們看到的跌幅只有中間這0.3個點。”
在匯率之外,令企業難以承受的是,“去年一年原材料的漲幅翻倍,有的甚至翻了3倍;另一方面,工廠工人平均工資一年的增長在30%。”虞黎達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與原材料的價格和人力成本的漲幅相比,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就顯得沒那么嚴重。”
依附于寧波-舟山港,寧波的紡織服裝出口占到了寧波出口總額的五分之一。“三高”經濟之下,成本劇增的必然結果就是提高產品售價。虞黎達表示,成本的上漲是整個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都面臨的問題,而產品提價也是每一家企業消化成本必然的舉措,所以現在往往演變成考驗客戶是否有能力承受漲價,并且將此轉移出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