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近日批準在贛州設立“江西省鎢與稀土工程研究中心”,并將其列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平臺,成為該省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建設單位不僅有江西省鎢與稀土研究院、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研究機構,還包括贛州虔東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稀土企業。江西省計劃投資2180萬元,建設包括鎢與稀土的采礦、冶煉、應用材料、粉體實驗室以及短流程研究室等各個研究機構。這一建設構想已經覆蓋了稀土從采掘到新材料研發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不僅如此,江西還計劃在“十二五”期間組建包括稀土與鎢在內的十大產品建設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目的在于“提升質監科研能力水平,提高產業支撐能力”。
此前,江西在稀土領域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了中上游,即稀土礦的開采和冶煉分離,下游應用領域的產業基礎相當薄弱。但從江西的上述規劃來看,該省已經決定要憑借自己的力量建立平臺,而非此前的“筑巢引鳳”,以達到打造完整稀土產業鏈的目標。
江西是目前我國擁有離子吸附型稀土儲量最豐富的省份。但在稀土的下游深加工方面,業內人士指出,上述央企實際并無成熟技術積累,目前為止無法進行真正的技術輸出。因此,眾央企悉數止步于冶煉分離環節,均未在江西獲得實際的稀土采礦權。在掌握資源受阻的情況下,中鋁和五礦已經開始“被迫”轉戰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廣西、廣東與湖北地區。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直言,江西有其優勢,但也會遇到重重困難。“首先,江西在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環節已經很成熟,但在下游深加工領域的技術積累很少。如果不借助外力而獨立進行研發,所需時間不會太短。此外,研發所需要的資金以及專業人才短缺,都將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內部人士分析。
事實上,江西此前一直希望引進江蘇、上海等地的成熟稀土新材料企業進駐其產業園區,以彌補自身在深加工領域的不足。對于目前多處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深加工企業而言,江西還不具備完善的產業轉移環境。
不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一位人士也表示,江西畢竟具備上游資源優勢,在目前資源價值越發凸顯的形勢下,受困于原材料來源不穩定的下游企業終歸會朝資源地集中。“此外,國內稀土深加工行業的發展方興未艾,以釹鐵硼為代表的稀土新材料產品市場還遠未飽和,也許江西能夠借稀土行業發展的東風,自謀一條出路。”他表示。
來源: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