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楊榮堅)近日,記者在遼寧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一五”以來,遼寧省的科技發展進入重要的躍升期,高新技術產業、特色產業都有全面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十一五”期間,通過大力加強自主創新,遼寧省在工業領域攻克了大型鑄鍛件可視化鑄造、低成本多晶硅制備等600 余項重大關鍵技術,開發出盾構機、重型燃氣輪機、90 型船用曲軸、五軸聯動高檔數控機床、百萬噸乙烯裝置等200 余項重大裝備和新產品,申請專利400 余項,提升了遼寧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了生物醫藥、IC 裝備、光伏等一批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區,全省省級以上高新區達到11 個。
特色產業基地異軍突起。堅持走以科技要素凝聚其他生產要素的發展之路。2008 年以來,由遼寧省科技廳牽頭和地方政府共同規劃建設了本溪生物醫藥、萬家數字技術、撫順先進制造、阜新液壓、朝陽新能源電器、鞍山菱鎂新材料等9 個特色產業基地。不到3年時間,9 個基地已簽約項目897 個,總投資1589 億元,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337 億元。特色產業基地正在成為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結構調整、資源型城市轉型和新城區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2006 年全國科技大會之后,遼寧省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試點省建設,2010年進一步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沈陽、大連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5年來,全省重點骨干企業建立省級以上各類企業研發中心總數達到878個,比2005 年翻了兩番多,國家創新型企業達到12 家,國家大學科技園達到5個,構建起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楊榮堅)
來源: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