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產煤“落后”內蒙古,中國能源版圖西移


    作者:任麗娜    時間:2011-03-02





    曾經占領中國30年“產煤霸主”地位的山西,2009、2010年連續兩年“落后”內蒙古,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官員2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這正是中國能源版圖刷新的前奏,國家能源供應西移格局漸行漸晰。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內蒙古煤炭產量6.37億噸,山西6.15億噸,內蒙古首次超過山西,坐上中國產煤頭把交椅;2010年,山西經過煤炭資源整合和企業兼并重組,雖煤炭產量達7.41億噸,但仍然不及內蒙古煤炭產量的7.82億噸。

     目前,神華、中煤、河南冀中能源、山西焦煤等近30家煤炭工業百強企業在內蒙古建井開礦,煤炭開發規模和強度逐年加大。

      但與內蒙古相比,新疆煤炭生產潛力更大。新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占中國的40%。預計到2015年,新疆地區煤炭產量將達5億噸,煤炭直接外運量將達1億噸。

      中國能源“十二五”規劃顯示,中國將重點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即神東、晉北、晉東、蒙東、云貴、河南、魯西、晉中、兩淮、黃隴、冀中、寧東、陜北、新疆。14個煤炭基地中,多數為西部能源重鎮,這昭示著國家能源供應西移格局正在形成。

      山西的幾千座小煤礦曾經強勁地支撐了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近年,山西煤礦不斷地進行整合,9萬噸、15萬噸、30萬噸,直到現在的年生產能力90萬噸。而煤炭產業強烈的周期性風險,也讓山西在1998年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深刻體驗了經濟“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

      據山西“十二五”發展規劃,經過上百年的高強度甚至掠奪性開采以及環境等因素,山西自設煤炭“天花板”,到2015年全省煤炭年產量將控制在10億噸以內。內蒙古“十二五”期間煤炭產業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2015年煤炭產能規劃達12億噸,比2010年增加60%。

      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對中新社記者稱,由于目前山西資源整合尚未結束,目前有700多座礦井處于改造中,很多中小煤礦恢復生產、能力釋放還需1至2年。

      在山西煤炭資源整合,產能無法完全釋放的空間,煤炭供不應求之即,目前內蒙古和寧夏的煤炭開始大量進駐秦皇島港。

      業內人士預測,若干年后,煤炭外運的主要力量必將由山西轉向內蒙古。若鐵路運力有保障,內蒙古煤炭產量將大大超過山西。(任麗娜)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