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經貿委主任周聯清在日前召開的全省經貿工作會議上表示,“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將大力提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提高工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在“好”的基礎上,能快則快,力爭“十二五”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比GDP高2~3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5%以上。
提高競爭力完善產業布局
“十一五”期間,福建省經貿系統全面完成“十一五”工業目標任務,充分發揮了全省經濟“挑大梁”的作用,工業始終保持20%左右的增速,投資力度不斷加大,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工業規模迅速壯大,產業競爭力有效提升,節能減排成效明顯。
周聯清表示,“十二五”是福建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福建工業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跨越發展為主線,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充分發揮產業比較優勢,努力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重要基地。
周聯清說,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爭取“十二五”末先進重化工業產值比重提高到60%左右;建成10個以上產值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或基地,重點產業集群或基地產值比重超過50%;培育50家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百億企業產值比重達30%左右;發展10個年交易額超300億元市場;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5%左右。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力爭工業增加值率、全員勞動生產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萬元GDP能耗完成國家下達指標,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進一步下降。
在產業發展布局方面,福建省將按照產業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空間布局,推進實施“三灣引領、兩帶支撐、十區承載”。
“三灣”引領,即以閩江口、湄洲灣和廈門灣為重點,加速重化工業、裝備制造業和電子信息業集聚發展,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區域,輻射帶動周邊及山區產業發展。“兩帶”支撐,即依托沿海產業密集帶,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紡織輕工、汽車船舶、冶金建材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形成沿海臨港產業聚集區和先進制造業集中區;依托沿路產業集聚帶,推進山海聯動、產業對接,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輕工食品和新材料等產業。“十區”承載,即圍繞先進制造業發展重點,加快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環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古雷一南太武新區、武夷新區、龍巖產業集中區和三明生態工貿區等十大新增長區域產業集聚,形成產業密集區。
加快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
據周聯清介紹,“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將著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
適度發展先進臨港重化工業。把推進重點優先放在石化、鋼鐵及有色金屬兩大產業上。石化產業,著力建設國內領先的大型石化基地,重點圍繞湄洲灣等四個石化產業基地、專區的布局,推動產業鏈差異化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產值達到3000億元。鋼鐵及有色金屬產業,力爭“十二五”末產值達3400億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