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十一五”期間,吉林省充分發揮醫藥資源、產業基礎和研發能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全省醫藥產業呈現出健康、快速、強勁的發展態勢。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醫藥工業現價總產值可突破600億元,醫藥產業初步形成“一地兩城”、“4個醫藥園區”、“12個中藥產業基地縣”的集群式發展格局,通化、延邊和長春“一地兩城”三區域醫藥工業產值占全省醫藥工業產值的比重已達87%以上。據省統計局統計,去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540億元,同比增長35.80%;實現工業銷售產值511.29億元,同比增長37.60%。實現工業增加值189.70億元,同比增長25.80%。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醫藥產業發展,確立了將醫藥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的新目標,成立了省醫藥產業發展推進組,確定省科技廳為牽頭部門。自推進組成立以來,印發了《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醫藥產業發展的意見》;設立了年度3000萬元的省級醫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從2009年起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組建了省醫藥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已為省內近30家醫藥企業開展貸款服務,額度近20億元;搭建了省公共醫藥創新服務平臺,增強了產業創新服務能力;啟動了省級醫藥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加快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步伐;建立了目標責任制,各市(州)政府向省政府遞交了目標責任狀。
中藥材產業規范化和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結合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全省在19個縣(市)建立了五味子等22個品種36個道地中藥材GAP基地,核心區面積達30萬畝,示范面積發展到70萬畝。已有人參等4個中藥材品種8個基地通過國家GAP認證,數量居全國首位。
醫藥創新體系不斷增強。組建了省中藥材種植養殖技術研究室等10個研究開發實體;認定了11個醫藥領域省級科技創新中心;吉林敖東等4家醫藥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長白山制藥等33家醫藥企業被確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2家醫藥企業被重新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占全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28%。持續增加的科研投入取得了豐碩成果,“十一五”期間,國家和吉林省共投入科研經費近6億元,累計取得國家新藥生產批號100多個。
“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將構建長春、通化“一基一城”雙核架構,協調發展現代中藥、生物制藥及化學制藥、保健食品和醫療器械“5大板塊”,重點建設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吉林)基地和通化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施“科技人參振興工程”,推進保健食品產業加快發展,努力把醫藥健康產業打造成為吉林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季耀)
來源:中國醫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