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重要能源保障基地,內蒙古產業布局正悄然發生變化。2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人士向本網記者透露,未來“十二五”期間,內蒙古將積極推動中小企業、非資源型產業、富民工程一體化發展,加快“一煤獨大”向“多極支撐”的產業轉變。上述人士表示,未來還將通過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兼并整合等措施,進一步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未來五年里內蒙古將提升非資源型產業集約化發展水平,形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表示,發展非資源型產業是內蒙古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內蒙古資源型產業比重過大,農牧業基礎薄弱、工業化整體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和經濟增長對資源的依賴偏重以及產業發展不充分等因素制約著內蒙古發展,2010年全區能源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7%,只有加快非資源型新興產業發展才能解決內蒙古經濟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
“未來將建設60個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培育形成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主導產業突出、承接產業轉移目標明確、規模較大、鏈條較長、協作配套水平較高的產業集群。”趙雙連指出,未來五年,內蒙古必須構建成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大力發展產業集群,大力整合公共就業服務資源,進一步完善城鄉就業服務體系,實現由常規化服務向專業化、個性化、精細化服務的轉變。把加快發展與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在青睞新興的非資源產業同時,著力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其延伸和升級。
此外,在煤、電、氣等能源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時,能源外送能力的瓶頸問題日益突顯。為實現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跨越式發展,使能源外送通道與能源生產供給能力相互配套,2011年,內蒙古將加快建設14個高速公路出區通道項目,確保建成赤峰至平莊、雙遼至通遼等4條高速公路,啟動嘎查村通瀝青水泥路工程,確保完成公路建設投資450億元。未來五年,內蒙古公路建設投資將力爭完成2300億元,新建公路里程1.3萬公里,總里程達到17萬公里,高等級公路里程躍居全國前列。
內蒙古交通運輸廳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內蒙古公路總里程達到15.7萬公里,全區高速公路由1001公里發展到2365公里,一級公路由2139公里發展到3387公里,高等級公路由1.15萬公里發展到1.8萬公里。一個以高速、一級公路為骨架、農村牧區公路為補充的公路網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間,內蒙古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470億元,是此前58年總和的1.51倍,5年新增公路里程3.3萬公里。
據悉,內蒙古將從2011年開始,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區內地方煤炭企業由目前的353家兼并重組到100家左右,并形成1至2個億噸級以上的煤炭產業集群。在電力工業方面,繼續推進東西部兩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和百萬千瓦光伏產業基地建設,探索微電網系統模式,實現火電、風電、光伏發電集成利用。(記者 陳勇)
來源:經濟觀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