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今年3月1日起將把耕地質量管理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
浙江繼續加大對耕地的保護和管理力度,正契合上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的“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著力提高耕地質量”。
而強調耕地保護的背后是浙江省新增建設需求用地和土地供應量之間的持續矛盾。“目前判斷,2011年浙江省用地會很緊張。”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今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同時國家的擴大內需政策仍在繼續貫徹執行中,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將持續旺盛;而在土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同時,國家對于土地利用仍然嚴格控制。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此前就曾表示,中央擴大內需造成的缺口需要把“十二五”規劃當中2010~2012年的部分指標提前挪用。那么這也勢必會造成近兩年土地供需矛盾加劇。
而且,地方上最后的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最終還是得由國土資源部審批后才下達。而國家層面上的土地利用計劃,往往不能滿足地方的土地需求。
“況且浙江有自身的獨特條件,比如經濟發展快速,新增建設需求大;但本身的資源稟賦又比較差。”上述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素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的浙江,耕地資源相對匱乏,人均占有耕地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測算,2006年至2020年浙江全省各行業建設用地需求量與可供量之間缺口為217萬畝,滿足度為64%。
所以,繼2008年就將耕地保有量等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之后,再次將耕地質量管理也納入政府考核中,正是為了進一步保護原已匱乏的土地后備資源。
據介紹,工業化的進程不僅通過占用耕地來減少了耕地保有量,而且工業化滲透下的人員外出務工導致耕地荒廢、化學肥料濫用等問題也在損害著耕地質量。
實際上,浙江省加強耕地保護的措施也早有先例。比如浙江省耕地保護的幾項硬指標中,除了普遍的“基本農田保有面積”以及“耕地保有量”兩條紅線之外,還有浙江自己的“標準農田保有面積”這條對耕地質量提出要求的紅線。
不過,在新一輪土地規劃中,浙江省的基本農田保有面積仍然要從2800萬畝下降到2500萬畝,這和新增建設需求、退耕還林、農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均有關系。“但是至少要保住2020年2500萬畝的規劃目標。”該人士表示。(宋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