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海洋經濟獨占鰲頭產業體系呼之欲出


    時間:2011-01-07





    在全國海洋版圖上,廣東以4114 公里的海岸線居全國第一。而在全國海洋經濟版圖上,廣東成就同樣驕人,海洋經濟成為廣東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如何發展海洋經濟,向海洋要效益?在海洋經濟發展迅猛,以穩健的步伐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實現大跨越的同時,廣東如何向海洋強省邁進?于元旦前夕在廣東省湛江市舉行的廣東省首屆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 海博會”),全面展示了廣東海洋經濟成就。在同期舉行的廣東海洋經濟合作和發展論壇上,國內外專家學者紛紛為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把脈。

    海洋經濟增長超GDP 增幅

    在2009 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連續15 年居全國首位的基礎上,據預計,2010 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有望達8000 億元,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將再次穩居全國首位。放眼“十一五”時期,全省海洋經濟總量年均增長達到17.8%,超過廣東GDP 增幅。珠三角、粵東、粵西三大藍色經濟區發展迅猛,成為引領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力軍。

    現場簽約不乏上億元大項目

    據海博會官方公布,本次海博會經過半年洽談、準備,達到簽約條件的項目共有243 個,金額458 億元人民幣。現場共簽約213 個項目,簽約金額417 億元人民幣。細看簽約名單,不乏資金上億元的大項目,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湛江開發區鋼鐵深加工加工園區招商也赫然在列。已完成園區規劃及環評工作的湛江東海島石化產業園將依托大港口和大石化項目優勢,在東海島發展精細化工工業,面積約30 平方公里。湛江開發區鋼鐵深加工園區將依托湛江寶鋼鋼鐵項目和東海島優越的自然條件,在東海島新區大力發展鋼鐵深加工產業。

    海洋能利用主打低碳牌

    海洋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資源,廣東這個海洋大省日漸卷起風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利用熱潮。在海博會上,不少廣東研究機構和企業都爭相演示研究開發中的清潔低碳的海洋能利用裝置。廣東海洋大學研發的利用潮汐能的海水淡化及發電裝置系統吸引了眾多人圍觀。廣東海洋大學博導凌長明表示,通過這個裝置,可以使原來只有兩三米高的潮汐能通過轉換變成60 個大氣壓的能量(相當于600 米高海水的能量),從裝置通過反滲透膜就可直接流出淡水,而且成本比較低。中山市一民營企業研發的波浪能靜水層發電項目也是利用海洋能的節能低碳項目。該項目將眾多浮體連接起來放到近岸或者深海,通過浮體的運動產生能量發電,深海風電可進行送電上岸。該項目已申請國家專利,不久將在珠海實行海上實驗,目前不少企業上門咨詢設備購買事宜。“ 單機10 千瓦至50 千瓦,成本6000 元/千瓦,比傳統火電5400 元/千瓦略低,比風電10000 元/千瓦低不少。”該項目負責人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