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廣東已建成核電裝機容量約500 萬千瓦,約占全國的50%,在建核電項目約1200 萬千瓦。廣東已建成風電場23 個,總裝機容量75 萬千瓦;在建風電場總裝機容量78 萬千瓦。廣東到2020 年將實現風電裝機2000 萬千瓦,相當于一座大型城市全年的用電量,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00 萬噸。廣東擁有4300 多公里的全國最長海岸線,近岸10 公里區風電裝機容量資源占全國的1/5,海上風電裝機可達1200 萬千瓦,無論在珠三角,還是東西兩翼、粵北山區,新能源產業正闊步向前,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大大改善了廣東的能源結構,而且逐漸成為廣東新的經濟增長點。
改革開放30 多年來,廣東積累了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成為價廉物美的“ 中國制造”的發源地之一。目前,這種強大的制造能力正在進入新能源領域,成為廣東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巨大優勢。為了充分利用自身制造能力強的優勢,廣東提出以新能源項目帶動新能源產業鏈建設的“雙輪驅動”發展模式,如果再加上新能源消費和新能源科技兩個輪子,廣東新能源這輛四輪車可謂馬力十足,不懼征程。
起步 新能源核電裝機容量全國居首
廣東是全國發展核能最早的省份之一。早在上世紀80 年代,廣東就開始為核電站建設籌劃選址。1994 年,國內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 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建成,至今已安全高效運營16 年。此外,廣東省內已建成核電裝機容量約500 萬千瓦,約占全國的50% 。在建核電項目約1200 萬千瓦,成為擁有在運和在建核電項目最多的省份。除已經建成的大亞灣及嶺澳一期之外,嶺澳二期、陽江、臺山核電站正加緊建設。經多年勘測,廣東的核電站備用廠址儲量居全國第一。
位于揭陽市惠來縣的石碑山風電場,裝機容量10 萬千瓦,總共近200 臺風機。整個電廠的發電能力可以滿足2 萬多個家庭的用電。據該縣工作人員介紹,在惠來,同等甚至更大規模的風電場還有3 個。此外,正在規劃在海上建設一個裝機容量100 萬千瓦的巨型風電場,預計總投資達265 億元,一旦建成,將成為我國第一大海上風電場。據廣東省發改委介紹,目前廣東省已建成風電場23 個,總裝機容量75 萬千瓦;在建風電場總裝機容量78 萬千瓦,還有一批風電項目正在籌備中。預計,到2020 年,將實現風電裝機2000 萬千瓦,相當于一座大型城市全年的用電量,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00 萬噸。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