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均增長24% 重慶工業總產值將破萬億


    時間:2010-12-24





      “十一五”期間,地處西部的重慶工業和信息化取得了長足發展。近日,重慶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就重慶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積累的經驗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工業總產值躍上萬億臺階


      沐華平介紹說,2010年重慶市將實現工業增加值3300億元,是2005年的3.14倍,年均增長21%,分別比全國、西部高6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工業增速比全市GDP平均增速高6.2個百分點;工業占全市GDP的45%,比2005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對重慶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5%。


      2010年,重慶市將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0億元,是2005年的2.85倍,年均增長2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7%,分別比全國、西部平均水平高6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利潤400億元,是2005年的3.6倍;全員勞動生產率18萬元/人年,是2005年的2.5倍;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06%,比2005年提高68個百分點。


      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使重慶工業的發展后勁十分強勁。據預計,2010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將實現新產品產值2500億元,是2005年的4.3倍;新產品產值率32.8%,比2005年提高6.2個百分點。目前,重慶市級(省級)及以上工業企業技術中心已經達到200家(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16家),比2005年增加106家。


      “十一五”期間,重慶工業的產業集群優勢也十分顯著。汽摩行業規模以上產值近3000億元,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輕紡工業突破千億元,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


      “十一五”期間,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預計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將實現產值1400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的14%。而“十五”期間,重慶電子信息產值只有區區二十億元。


      “十一五”期間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年均增速超過40%,特別是在筆記本電腦領域,已初步形成了“2+3+120”,即惠普、宏鸉兩大全球第一第二品牌廠商,富士康、英業達、廣大三大代工廠商和120家零部件供應商并存的格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