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三地五金產業集群聯合打造“五金航母”


    時間:2010-12-24





      本報訊 近日,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工商局發布《永武縉地區五金產業集群調研報告》,對永武縉五金產業集群的企業數量、經濟規模、經濟結構、產業優勢作較為詳盡的調查分析,為企業主動融入縉云五金產業集群提供參考。


      據統計,縉云工業園區70%的企業來自永康的梯度轉移,而武義的企業有80%來自永康。“洼地效應”使武義、縉云自然納入了永康五金經濟圈。短短幾年,在永康、武義、縉云三地形成了一個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大型五金產業集聚區。


      在多年同質化產業擴張后,永武縉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認識到永武縉三地要以“五金”產業為紐帶,打破行政區域界線,抱團打造跨區域五金產業集群“航母”,聯合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打破區域界線,抱團共同發展。”永康率先提出這一想法,認為五金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跨區域的產業集群,在下一輪的發展過程中,應打破行政區域界線,按照現代產業集群的內在規律,協同發展。武義縣、縉云縣對此十分贊同,認為三地協同合作,有利于資源有效配置,避免重復建設。


      據悉,今年上半年,由浙江省政府牽頭,永康、武義、縉云三地打破行政區域界線,聯合編制的《永康(武義、縉云)五金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實施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實施方案》提出,到2012年,永康(含武義、縉云)五金產業集群力爭形成1800億~2000億元的產值規模,其中永康市、武義縣和縉云縣的五金及模具相關產業規模分別達到1100—1200億元、400—450億元和300—350億元。汽車制造、裝備制造、金屬材料制造等大工業產業在集群工業產值中的比重超過40%,力爭50%;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永武縉地區GDP的比重超過30%。


      《實施方案(2009~2012)》中,專家提議,集群的產業定位是構建“1+2+3”現代產業體系,即做強日用五金支柱產業;做大經濟環保型汽車和特色裝備制造業兩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新特材料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有選擇地適度發展鑄鍛造及模具制造業;培育五大制造業有機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良性互動發展的復合型現代產業集群。


      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認為,浙江三地五金產業集群聯合打造“五金航母”,能使資本、技術、市場等要素得到更合理配置,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專業化和分工協作,增強永康五金產業集群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