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今年以來,肇州縣肇州鎮萬寶村結合實際,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發揮黨支部的“頭雁”效應,激發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板藍根種植基地覆蓋全村13戶貧困戶,為農民增收致富開出了一劑“良方”。
優良的土壤基礎,適宜的氣候條件,使大慶市中藥材從一“出生”就成為藥材里的“貴族”。杜爾伯特、林甸出產的防風、黃芩等是全國知名的道地野生藥材,同時也是甘草、知母等大宗藥材的全國主產區;肇源出產的野生芡實、林甸出產的野生桔梗更是用量較大的藥食兩用藥材。
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助農增收,近年來,肇州縣肇州鎮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板藍根種植基地喜獲豐收。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肇州縣肇州鎮萬寶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堅實基礎,形成“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模式,發揮黨支部的“頭雁”效應,激發了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板藍根種植基地覆蓋全村13戶貧困戶。從育苗、移栽到管護,全程都有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并由公司統一收購,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
滕永軍是萬寶村的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雖然今年的板藍根種植喜獲豐收,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近日,他又帶領合作社負責人和部分社員到安徽亳州進行考察,在了解了當地的藥材市場,尤其是板藍根銷售現狀后,他萌生了打通一級市場的想法,讓板藍根的附加值增加,助農增收。
大同區林源鎮境內土壤沙質,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中藥材種植。為了發揮資源優勢,優化種植結構,補齊增收短板,該鎮引導農戶發展中藥材產業,實現23個自然屯種植全覆蓋,今年全鎮共種植中藥材2萬畝,總產量達到700萬斤,為農民創收2000萬元。
為了帶領農戶抱團闖市場,提高組織化程度,該鎮“拓發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依托集體平臺,建立種植基地2000畝,北藥繁育基地300畝。通過“有序流轉土地+推進規模經營+育苗育種銷售+社員經營分紅”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合作社壯大。目前,合作社已成為八一農大學研一體化合作基地和藥企、藥商優質北藥生產認購基地。
“拓發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蔡立超說:“合作社種植的中藥材比其他產藥地區的藥理藥效和產量更好一些,所以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價格比同類產品價格更高一些。現在種植戶每年都能增收一萬到兩萬元。”
據了解,按照建基地、帶農戶、拓市場、創品牌和增效益的發展思路,林源鎮共辟建基地14個。為了增產增收,除了架設輸電線路、配套灌溉設施、鋪裝基地道路之外,該鎮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各基地巡回指導,穩步推進中藥材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轉自:大慶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