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構筑城鄉困難群體民生保障兜底防線


    時間:2013-01-11





    黑龍江新聞網訊 2012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對于牡丹江市愛民區73歲邵本科老人來說,這個冬天卻是暖的:低保補助提高了60元,還享受了10個月差額補發,民政部門又發放了1000多元的冬季取暖補貼和7000多元醫療救助金。

      他高興地說:“我和老伴都沒有退休金,我還身患腦血栓等疾病幾次住院,在家里最難的時候黨和政府幫助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現在覺得很知足、很幸福。”邵本科一家只是我省社會救助工作的一個縮影。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有近400萬城鄉困難群體享受到社會救助帶來的實惠。

     核實動態信息拒絕“人情保”

      去年我省啟動了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從2012年 1月1日起,全省城市低保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分別增長了24.9%和19.3%;農村低保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分別增長了27.3%和3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增長35.8%和31.6%。此次提標是低保建制以來提升幅度最大、投入資金最多、困難群眾受益最大的一次,同時也標志著我省困難群眾保障標準調整進入了科學化、制度化軌道。

      據省低保局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應保盡保和對應退盡退,將要核查的低保人員身份證號加密后送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通過計算機檢索比對查看享受低保的人員中是否有人已經享受了養老保險;通過到公安部門的比對,查看是否有人戶分離、人員外遷仍繼續享受低保的情況;通過到殯葬部門比對,查看是否有已經死亡但仍領取低保的情況。

     目前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了信息系統核對與手工核對相結合的跨部門信息共享的居民收入信息比對機制。作為全國第一批試點單位的哈爾濱市,近兩年通過建立比對機制實現了對低保家庭戶籍人口變動、家庭收入和財產變動情況的及時監控,檢出不符合條件人員環比下降2. 6%,檢出未如實申報收入的家庭環比下降1.1%,確保了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實施。

     專項救助“雪中送炭”解危難

     2012年是我省臨時救助工作落實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和步入規范化發展的第一年。圍繞因病、因學、因意外傷害、因重大事故等救助類型,全年救助困難群眾16.39萬人,使困難群眾突發事件和剛性支出造成的生活困難得到了及時有效解決。哈爾濱市香坊區農村村民馬學貴家中失火,三間磚房被大火燒光,臨時救助使其當天就得到了生活必須品,解決了燃眉之急。在充分發揮了臨時救助制度救急救難作用的同時,我省還將就學救助納入到臨時救助范疇,投入資金3079萬元,圓了16794名貧困家庭大學生步入高等學府的夢想。

     就在這一年,《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的出臺,將救助范圍從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擴大到了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取消了住院救助起付線,提高了救助封頂線,明確了“資助參保參合、住院救助、門診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慈善救助”五位一體醫療救助模式。目前全省政策范圍內救助比例達到55%,最高救助封頂線達到5萬元,83%的縣(市、區)建立了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運行機制,實現了困難群眾“隨來隨治、隨走隨結”的多年企盼。

     為低保邊緣群體擎起救助傘

     近幾年,我省在鞏固和完善城鄉低保制度的同時,逐步將救助觸角向低收入困難群體延伸。目前,各縣(市、區)已基本建立了低收入家庭救助檔案和數據庫,在全省范圍內實施了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救助、臨時救助、“兩節”期間一次性生活補助和醫療救助“四位一體”救助政策。2012年享受臨時救助的困難群眾中有近70%為低收入家庭成員,醫療救助政策覆蓋全部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和重病患者,省政府連續四年每年籌措“兩節”期間一次性生活補助資金近7000萬元,年救助城鄉低收入對象達130多萬人,確保低收入家庭溫暖過冬。

      隨著全省社會救助的工作觸角逐步向低收入家庭延伸,基層社會救助的服務對象和工作內容大幅增加。為確保民生政策在基層得到有效實施,2012年全省共落實3900萬元,為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和縣(市)社會救助經辦機構配備965輛社會救助專用車。據了解,工作用車的配備,使每個鄉鎮公共服務中心每天節省工作時間3小時,多走訪20戶低保家庭,減少了工作人員因交通不便在外住宿費用,從根本上解決了我省農村地域廣闊、村屯分散、交通不便、入戶核查難的迫切問題。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