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加強種業創新 大豆粳稻紛紛裝上“中國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4-19





      眼下,黑土地上春耕備耕忙。作為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糧食總產連續十年全國第一的黑龍江近年來不斷加強種業創新,讓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中國糧。


      “黑農84”是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選育而成,據該研究所研究員欒曉燕介紹,該品種從2017年至2020年連續四年大面積生產示范平均畝產超過500斤,平均蛋白質含量達42.58%,近三年推廣面積超過500萬畝。


      去年秋收之際,在黑龍江省和平牧場科技示范園區,由黑龍江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選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種“合農71”進行田間實收測產,實收面積5.2畝,平均畝產量達336.2公斤,刷新了東北地區大豆實收單產紀錄。黑龍江省種業技術服務中心研究員黃春峰說,這次測產打破了東北地區大豆單產紀錄,說明東北大豆產量還有提升空間,應加快優勢品種轉化,充分發揮優良品種引領作用。


      近年來,黑龍江粳稻面積達近6000萬畝,是我國粳稻第一大省。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秦家村農民崔明種了30多年地,2020年他種了100多畝水稻,品種是“綏粳18”,每畝產量達到1200斤。而在10多年前,他所在地區缺少水稻主栽品種,僅有的一些水稻品種品質優,但易倒伏,產量低。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黑龍江省農科院水稻品質育種研究所所長聶守軍帶領團隊在黑土地上攻堅,播種、管理、觀察、記錄、選擇、收割,再對收獲的水稻進行對比試驗,篩選出理想的品種材料……經過多年努力,聶守軍帶領團隊選育出了一系列優質、多抗、香型水稻新品種。其中“綏粳18”成了黑龍江第二、三積溫帶主栽品種。近年來,該品種在黑龍江年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種子是關鍵。從加大種子研發力度,到應用先進育種技術,經過持續不斷技術攻關,黑龍江在“十三五”期間成功培育突破性水稻品種303個。


      黑龍江還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建設種質資源庫,推動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在糧食主產區佳木斯,水稻原種供應量占到全省的60%以上。現在,當地正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優勢,全力打造農作物原(良)種示范帶。


      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黑龍江南繁工作取得長足發展,近五年,黑龍江省種子企業累計在海南擴繁各作物“新、優、特”品種6000畝,生產種子達95萬公斤。


      黑龍江也是我國玉米種植面積第一大省,但與大豆、水稻不同,部分玉米品種要靠“洋種子”。據了解,我國玉米種植歷史相對較短,單產也低于發達國家,玉米種質資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專家表示,分子育種技術可以對控制玉米性狀的基因進行鑒定選擇、編輯改良,要想打好玉米種業翻身仗,就得在分子育種技術上取得突破,將先進的分子育種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緊密結合。(記者 王建)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