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構建城鄉社會救助新格局


    時間:2012-11-23





      建立科學動態適時適度救助保障標準體系

      全面推進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

      全面建立救助對象經濟狀況核對機制

      黑龍江新聞網訊 為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要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要求,省民政廳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加強和創新社會救助工作將以“提高困難群眾生活保障質量”為目標,

      力爭到“十二五”末,在全省構建起黨政統一領導下的“城鄉統籌發展、運行高效順暢、管理規范有序、保障公平公正”的社會救助新格局。突出完善救助制度核心,確保困難群眾及時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省各地都要根據城鄉居民的消費支出水平及時提高低保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進一步落實好五保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救助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建立科學、動態、適時、適度的救助保障標準體系;規范實施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救助范圍側重于低保邊緣家庭,救助重點圍繞支出型困難家庭、遭遇突發事故及災難的家庭實施,救助標準與困難程度相適應;全面推進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取消住院救助起付線和病種限制,進一步提高救助封頂線,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省醫療救助政策范圍內的救助比例達到70%,確保城鄉低保、五保對象參保參合率達100%。

    把握實施救助關鍵,確保救助政策的公平公正落實。我省將嚴格規范救助對象認定審批程序,以戶籍狀況、家庭收入和家庭財產為基本條件,制定家庭財產核算評估的具體辦法和贍養、撫(扶)養費用的具體標準,逐步健全以戶籍、收入和財產為主體,以其它規定情形為補充的保障對象認定標準體系。全面建立救助對象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到2013年年底之前,全面建立民政與政府相關部門和金融、證券等行業之間的居民收入和財產信息核對機制,健全救助對象財產申報的承諾制和財產核查的授權制,確保救助對象認定工作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合法性。對救助對象進行動態管理,采取保障對象定期報告和民政部門不定期分類復查等方式,保證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

    創新監管責任機制,確保績效管理和獎懲措施發揮效能。加強對救助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管,建立社會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經常性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經辦人員行政行為的監管,建立低保經辦人和村(居)委干部近親屬享受救助的備案制度;加強對違規問題的責任追究,對于“人情保”、“關系保”以及失職瀆職問題實行零容忍。

    突破基層能力建設難點,確保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實到位。重點推進省、市、縣三級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構建設,同時,鞏固鄉鎮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成果,全面推廣城市社會救助大廳服務模式,落實好縣(區)和鄉鎮(街道)工作人員配備,著力推進全省社會救助信息系統建設。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