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在全省率先提出創建生態市戰略決策,打環境牌,走特色路,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06年以來,全市新建10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各級保護區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比例達10.48%。松嫩平原西部防風固沙、克拜地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建設,拜泉縣、富裕縣、克東縣、克山縣和訥河市先后被國家環保部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龍江縣、依安縣、泰來縣和甘南縣被省環保廳命名為省級生態示范區。
截至目前,已申報國家級生態鄉鎮10個,國家級生態村4個,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的有63個鄉鎮,占全市鄉鎮總數51.2%;獲省級生態村命名84個村,占全市村屯總數6.7%。2012年,省環保廳把富裕縣、龍江縣、拜泉縣和訥河市作為全省首批生態縣建設試點縣。
綠色經濟引領未來發展
齊齊哈爾市加強生態化建設,建設綠色、循環、安全農業,促進可持續發展。全市繼續充分發揮綠色食品產業的優勢條件,大力發展以“綠色”、“有機”農產品為主導的綠色經濟,擴大規模,提高檔次,促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轉變。在工業方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加大對生產技術、工藝、流程的技術改造力度,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促進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盡快使循環經濟形成規模。要著力抓好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構建綠色產業鏈和資源循環利用鏈,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生態產業、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基地。要積極開發與推廣低碳技術,發展低碳產業、低碳經濟,結合縣域產業基礎特點,堅持以全新的產業結構、全新的發展方式引領未來發展。
在城鎮建設上,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城鎮生活源污染減排,加強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設施、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對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升級改造,提高脫氮除磷能力。在工業點源上加強環境監管,繼續保持對環境違法企業的高壓態勢,從嚴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構建全防全控的環境污染防治體系。加強對重點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監管,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率,真正達到減排的目的。在農業污染源減排上,以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污染治理為重點,開展養殖污染綜合整治行動,確保養殖污染減排取得實效。
調整結構源頭預防污染
齊齊哈爾市積極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產業結構,走出生態縣建設的最佳途徑。全市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綜合調控作用,以環保審批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繼續嚴格環境準入門檻,特別是新、改、擴建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新建項目污染物新增量的把關作用。結合全市大項目建設,對淀粉、制酒、食品等行業進行整頓,徹底取締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污水超標排放的企業。對現有高污染行業規模將進一步壓縮,對一些不符合產業政策、排污量大的落后產能,堅決淘汰關閉。同時,更加重視規劃環評的作用,從源頭預防和解決環境問題,調整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面對百姓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高的要求,齊齊哈爾市把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作為生態縣建設的基本任務,全面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強化對嫩江流域沿岸重點污染企業的環境監管,鞏固提高“十一五”水污染防治成果,進一步減輕經濟發展對水環境的壓力。對各縣(市)區水污染防治實施情況進行嚴格考核,確保沿岸居民生產、生活用水安全。結合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工作,嚴格執行“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強制淘汰制度。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染源的治理,因地制宜開展農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增加綠地面積,搞好村屯環境衛生,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