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多舉措加快秋收 設立專項資金開辟綠色通道


    時間:2012-10-18





      今年是黑龍江省農業生產不平凡的一年,農業生產經歷了多重嚴峻考驗。17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獲悉,經過全省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農場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抗災保糧戰役的勝利,全省農業總產預計將再創歷史新高,有望實現“九連增”目標。

      春“旱”秋“澇”農業生產歷經重重考驗

      今年春季,黑龍江省遭遇了多年未遇的嚴重干旱,全省大打抗旱保種攻堅戰;8月上旬,局部地區發生三代黏蟲,集中開展了防蟲保糧會戰;8月末,南部地區又受到臺風“布拉萬”影響,部分地區莊稼出現倒伏,農民開展生產自救會戰。

      進入收獲期以來,黑龍江省秋收生產遭遇了多年未遇的極端天氣,難度之大超出以往。據氣象部門統計,9月10日~10月14日全省主要農區平均降水量86.6mm,比歷年同期偏多60.7%,比去年同期偏多318.4%,為近10年來秋收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局部地區多次降大到暴雨,富錦、依蘭、綏濱、蘿北、虎林、慶安、綏棱等縣市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局部地塊機車下不去地,加之人工收獲成本高、效率低,延緩了秋收進度。

      今年全省水稻、玉米兩大高產作物面積分別達到5730.7萬畝和9922.8萬畝,比上年分別增加559.4萬畝和1066.7萬畝。由于部分地塊機場無法下地,機收受到影響,還有相當一部分耕地需要人工收獲,增加了收獲壓力。


      受臺風“布拉萬”影響,局部地塊出現倒伏。哈爾濱、綏化等糧食主產區1000多萬畝玉米、水稻等農作物不同程度出現倒伏,機收難度增大,收獲效率低,一些倒伏嚴重地塊只能人工收割。

      同時,今年,全省大部分農區直到10月7日、8日才下輕霜,又是一個“自老山”年,這在客觀上為確保農作物充分成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但由于下霜晚,部分農民也受不下苦霜不收獲的傳統種田習慣影響,存在趕趟不著忙思想,秋收動手晚。


      設立專項資金 開辟綠色通道

      面對如此嚴峻的秋收生產形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超前部署,廣泛發動群眾,高度集中“三力”,強力組織推進,全力加快秋收生產進度。

      針對九月中下旬以來降水偏多的實際情況,省農委及時與氣象部門溝通,組織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及時會商,提前作出研判,制定了秋收工作預案。

      省政府還安排660萬元專項資金,對收獲難度大、秋收完成時間早、標準高、效果好的市縣給予獎勵,進一步激勵各地搶收快收精收。水稻收獲難度大的富錦市,為激勵稻農搶收快收,預計投入8000萬元,對人工收獲每畝給予50元補貼;對新改裝的水稻收獲機械實際作業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每臺補貼2萬元;對村集體建設晾曬場大于0.5公頃每畝補貼100元;對從外地調入水稻收獲機的中介人按收獲面積給予3000元到5000元獎勵。各地還開設綠色通道,對跨區作業運載收獲機械的車輛,免收過路費、過橋費,確保各地秋收機械運輸及時到位、跨區作業無阻。

      因地制宜抓重點 人機結合搶秋收

      強化標準質量,實行分類收獲。各地按照先大豆后水稻、玉米,先早熟品種后晚熟品種,先崗川地后低洼地,先種子田后一般作物的原則,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分類指導,成熟一塊收獲一塊。哈爾濱、綏化等主產縣市對受臺風影響較大的水稻、玉米倒伏地塊,采取合理減少機械喂入量、改造割臺、“嗆茬”收獲等辦法,率先收獲,有效防止了籽粒霉爛和發生鼠害。


      對平崗地能用機收的,一律采取機收,提高收獲效率。對一些坡崗地、邊角地等不適合大機械作業的地塊,要采取人力和小型機械相結合的方式,搶收快收。佳木斯、鶴崗等地對低洼有積水地塊,搶排積水,組織人力搶收快收。哈爾濱市秋收前新下擺玉米收獲機1170多臺,全市玉米收獲機保有量達到3100多臺,為搶收快收提供了裝備保證。并動員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在秋收時期回鄉搶收,發動城鎮市民和企業職工在“兩節”小長假期間到農村親屬家幫助秋收,全力加快秋收進度。目前,全省日平均出動勞動力近600萬人次,出動各類收獲機械8.5萬臺套,每天收獲面積達到1300萬畝以上。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從9月10日起,就組織各地積極與外省溝通協調,發布跨區作業信息。10月13日和15日,在農業部農機化司的幫助下,將我省缺少履帶式水稻收獲機的信息,及時在中國農機化信息網發布。


      據不完全統計,現已有安徽、江蘇、河南等13000多臺水稻收獲機在我省參與跨區作業,其中農墾引進外省收獲機11000多臺。河南省保田農機跨區作業服務隊與佳木斯已經達成初步協議,將在建三江農場進行跨區作業的1000多臺收獲機完成收獲任務后,繼續在地方進行作業。

      充分發揮好全省近800個大型農機合作社作用,各級農機部門積極指導農機專業合作社與鄉村搞好對接,加強農機調度,優化作業流程,歇人不歇機,努力擴大機械化收獲面積。齊齊哈爾市發揮176個大型農機合作社的機械力量,晝夜兼程,連續作業,全力加快機收速度。肇東市組織農機合作社與農戶簽訂收獲合同,并落實到具體收獲地塊,加快收獲進度,玉米收獲已完成80%以上。

      目前,全省大型農機合作社共出動聯合收獲機械6400多臺套,機收面積1300多萬畝。

      協調省農墾總局在完成墾區秋收任務后,組織機械力量到地方作業,加快地方秋收進度。黑河市與九三管理局、鶴崗市與寶泉嶺管理局分別簽訂了450臺和400臺作業機械合同。

      目前,農墾已為農村代收面積近300萬畝。黑河市在農墾帶動下,大豆收獲率先在全省報捷。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已改裝農機具325臺,有力推進了機械化收獲。

    來源:東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