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我省在遜克縣召開全省北部高緯度地區推廣水稻種植黑河現場推進會。副省長呂維峰出席會議并講話。會前,來自我省北部地區19個縣市、區的與會人員,參觀了黑河市愛輝區水稻高產創建基地、遜克縣興隆村水稻種植基地和高灘村場縣共建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現場。高標準的現場,長勢喜人的水稻,與會人員看了很是震撼。
處于北緯49.5度這樣高緯度的遜克縣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在省農委的牽頭組織下,在農墾和地方的積極配合下,能夠在一年時間內,取得種植水稻、玉米的試驗成功,單產達到較高的水平,突破我省北部地區種植水稻的高寒禁區,是全省農業種植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會議指出,加快北部高緯度地區水稻生產工作,應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和決心。北部高緯度地區是我省傳統的麥豆主產區,近年來受干旱和比較效益下滑的影響,小麥面積逐年萎縮,加之活動積溫不足,水稻、玉米等喜水、喜溫作物發展受到限制,急需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我省提出到201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500億斤,主要靠發展玉米、水稻兩大高產作物。南部地區目前擴大兩大高產作物面積的空間越來越小,未來發展潛力重點在北部地區;我國糧食優質粳稻缺口較大、價格持續上漲。而我省北部地區傳統作物大豆平均單產也就200多斤,如果改種水稻,單產可達1000斤左右,種植一畝水稻的純收益約是大豆的3—4倍。因此,在北部高緯度地區發展水稻生產,將進一步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增加糧食產量,促進種糧農民持續增收。
北部高緯度地區發展水稻生產,條件具備。北部地區大多耕地平坦,集中連片,具備旱改水的基礎條件;很多市縣是黑龍江、松花江沿線或者是區域內有大型水源工程的,而且地表水充足,具備發展水稻生產的水源條件;從近幾年黑河市種植水稻的實踐看,已經篩選出了適合北部地區的龍粳26、空育131和三江1號等比較穩定的主栽品種,為進一步擴大水稻生產提供了品種儲備。
北部高緯度地區應加快發展水稻生產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資源條件,調減大豆面積,擴大水稻生產,加強基礎建設,強化科技支撐,力爭通過幾年的努力,水田面積大幅度增加,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增加糧食產量,促進種糧農民增收。特別是,要創新發展機制,加快北部地區水稻生產,必須推動生產組織形式創新,大力發展規模經營,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產品競爭力。
來源:東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