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源——做大內陸港 攪活物流經濟


    時間:2012-08-30





      秋高氣爽的八月,龍江大地糧食即將成熟,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走進肇源縣新站鎮糧食收儲大戶張中輝的糧食購銷公司,工人們正在清理場地,檢修烘干塔,維修收貯設備。張中輝告訴記者,往年每到糧食外運時,最撓頭的就是“請”車皮了。“現在新肇內陸港就建在咱家門口,車皮管夠。站內配套設施齊全,一條龍辦理發運手續,裝車速度‘賊’快,糧食不帶積壓的。聽說內陸港今年又擴建了,發貨能力和速度還要提高,借這股‘東風’,我還想擴大收貯規模。”

    位于肇源縣的新站鎮是我省西部最大的糧食集散地。地處這里的新肇內陸港2011年10月竣工投用,由沈陽鐵路局投資2億元建設,占地20萬平方米,建有3萬平方米鐵路罩棚、10萬噸倉容、2萬平方米站臺、15萬平方米集裝箱貨場、日處理能力1000噸的糧食烘干設施等,新鋪鐵路專用線1100延長米。內陸港糧食物流基地與龍泰集團雜糧加工、東方集團30萬噸稻米精加工、期貨交割庫、雜糧加工共同組成肇源縣新站現代糧食物流項目。總體規劃建設面積180萬平方米,建成后年交易中轉量380萬噸,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糧食物流集散地和現代化綜合糧食加工物流產業園,在全國鐵路系統內規模最大、標準最高、運力最強。截至目前,新肇內陸港已累計裝車1.48萬車,發送糧食97萬噸,實現產值17.5億元,新增就業收入800萬元。

    內陸港投入運營以來,依然滿足不了糧食發運的需要,沈陽鐵路局啟動二期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建設。新肇糧食產業園區副主任劉傳棟向記者介紹,二期工程投資3.5億元,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將開通建材、煤炭、農資發運等業務。項目建設硬化站臺8萬平方米,修建堆場10萬平方米,建設鐵路專用線兩條、現代化自動裝卸散糧立筒倉15座,搭建鐵路罩棚2.5萬平方米、日烘干能力500噸烘干塔3座,形成日開行糧食專列3列、基地具備日開行5列的能力。工程將于今年10月1日前建成,可實現年產值60億元,綜合稅收突破3000萬元,吸納就業400人。

    作為黑龍江西部糧食集散地,新肇內陸港不僅是新站鎮內百余家糧食購銷企業眼中的“肥肉”,也是種糧農民的“香餑餑”。古龍鎮道寶村種糧大戶徐英來告訴記者:“往年賣糧,就是一個‘愁’,糧販子人少壓價,還得自己雇車送到收糧點,操心費力賣不上價。有了內陸港后,去年種的2000多畝玉米秋收后,糧販子主動以每噸高出周邊地區200元的價錢上門收購,光這就多收入了20多萬。今年內陸港擴建了,我種植玉米的規模也擴大到了4000畝,糧食再也不愁賣了!”

    內陸港也為糧食販運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潘寧是大興鄉通興村的糧食販運大戶,每年都要從大興、新站、古龍、頭臺等鄉鎮販運玉米。他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我運輸的糧食都送到了新肇內陸港,這里的糧價比其他地方高,我們掙的也就更多。這不,今年我又買了一臺新車,爭取再大干一場。”

    依靠新肇內陸港強大的運力保障,當地糧食加工企業得到的實惠最多。大慶展華玉米生化科技公司位于新肇糧食產業園區,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徐志鎖介紹,展華公司之所以選擇在肇源建廠,就是看中了這里豐富的原料供應和交通區位優勢。借助新肇內陸港的原料集散地功能,可一步到位地滿足公司每年60萬噸原料玉米需求。同時,公司生產的淀粉、結晶糖等產品,通過內陸港可以快捷地發往目的地,極大節約了運輸成本。“隨著內陸港二期工程的開工,我們還將擴大生產規模。”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