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聲轟鳴,塔吊林立,到處是忙碌的身影。“全面提速,高位推進、快中求好、奮力跨越”,“建設我國北方最具活力的國家級開發區”的字眼,高頻率出現。在七臺河市挖金鱉河河谷,歷經3年快速發展的七臺河經濟開發區,在短短半年,又實現了質的飛躍,入區項目已達23個,總投資可達33.5億元,已然成為七臺河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筑巢引鳳 搭建5大平臺 。
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圍繞“構筑大平臺、集聚大產業、引進大項目、培育大企業”發展戰略,傾力搭建了5大平臺:基礎設施支撐平臺、投融資支撐平臺、科技支撐平臺、人才支撐平臺、環境服務支撐平臺。為確保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這個市構筑環境服務支撐平臺,營造經濟開發區政策“洼地”。強力推行優惠政策,即:土地征用等額扶持,投產后3年新增地方稅收留成增加部分“零征收”;建設和生產期間,5年內地方行政事業性規費“零收取”;3年內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零征繳”;辦理證照過程中,投資者與職能部門“零接觸”。
到今年上半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億元,起步區5平方公里“三縱三橫”路網形成,實現了供水、供熱、供電、通訊等的“七通一平”,具備了擺放大項目的能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七臺河經濟開發區集中開展整治“庸懶散慢”專項行動,并推行了“一條龍”服務體系。“前不久,開發區僅用1個月時間,就解決了新入駐、遺留沒有接水的10多家企業供水難問題。”成程非晶合金公司經理劉杰對記者說。
破繭而出 實現兩個突破
“項目第一,招商第二。”為實現項目建設的重大突破,七臺河市把2012年確定為經濟開發區“項目攻堅年”,提出了“項目開發區”的新理念。不斷加快審批流程、入園配套跟進、建設要素協調,對重大項目建設則開通“綠色通道”,實行“貼身服務”。并按照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產一批的滾動發展要求,強化重點項目推進力度。力促洽談、簽約項目盡早落地開工,已開工項目及時投產,投產項目達產增效,骨干企業增資擴股。
參照國家級開發區的標準和要求,圍繞主導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七臺河市在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上搞突破。組織招商引資小分隊外出招商,與國內外500強企業積極洽談,并利用哈洽會等大型商貿活動,與中外客商廣泛接觸。同時活化了招商引資辦法,變單純政府行政招商為政府促進與全民招商、以商招商相結合,擴大了項目儲備庫。
吸引中光龍恩太陽能公司落戶經濟開發區,其太陽能取暖設備制造項目未經投產,即被美國一家環保建筑材料公司看好,第一期擬簽訂1萬套購貨合同,銷售金額達2.6億元。
短短半年時間,經濟開發區就在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上實現了突破:
開發區原有重點建設項目13個,今年上半年新添10個重點項目。僅今年5月,就集中開工5個重點項目。10個產業項目涵蓋了電子、科技、機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并有1戶上市企業。特別是成程非晶合金開發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2萬噸非晶合金項目、節能減排潤滑油添加劑項目、超級電池項目、大型反光顯示屏項目、4H合金項目,系國家“973”重點攻關項目,總投資達12億元以上,開創了七臺河市引進高科技重大項目的先河。這10個項目總投資22.3億元,全部達產后將新增工業總產值31億元,稅收3.3億元,增加就業3015人。此外,尚有3個重點項目業已簽約,即將開工。
環保為先 框定發展骨架
“熱火朝天招商引資上項目,但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遵循“安全發展、轉型發展、和諧發展”模式,按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七臺河市在積極引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環保型項目的同時,前瞻性考量、大手筆規劃,劃定了經濟開發區的走向。
年初,七臺河經濟開發區以“一線兩區、五園一帶”的空間建設格局,拉開了新的發展框架。“一線兩區”,即以開發區大道為主線貫通南北,劃出東西兩區。東區為綜合配套服務區,主要發展金融、商貿、現代物流、餐飲娛樂、旅游觀光等現代服務業;西區為工業生產區,主要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機械設備制造、生物制藥等主導產業集群。“五園”即新材料、食品制造、機械設備制造、生物制藥和現代服務業5個產業園區;“一帶”即圍繞挖金鱉河河谷打造10里濱水景觀休閑產業帶。
按照構想,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力爭使經濟開發區發展成為非煤接續產業承載區、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循環經濟示范區、新型現代化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城市綜合功能區。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