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企個個如"舢板" 龍江建造"種業航母"勢在必行


    時間:2012-08-13





      今年,前進農場種植了75萬畝水稻。由于選用優良品種、標準化種植,目前長勢良好,畝產有望突破600公斤。 我省種子企業如個個“小舢板”,受資源、資金、人才、技術所累,抗風險能力弱,面對市場需求和發展前景——種子企業多是小舢板黑從省種子管理局了解到,我省現有種子企業631家,但注冊資本500萬以上的企業僅有166家,只占26%。全省有種子商店(門市)近8000家,數量眾多,總體上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不高。

      有專家指出,國際大型種子企業有著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經進入全球范圍內的種子資源壟斷、技術壟斷和產業壟斷階段。數據顯示,世界前10強的種子企業在世界種子貿易額中所占份額達到35%,而我國前10強種子企業所占市場份額還不到10%。

      相比巨輪般的跨國種業,我省種子企業還是“小舢板”。我省種子企業只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尚處于從原始積累向快速發展的過渡階段,在資源、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的積累十分有限,開發新品種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普遍脆弱。

     種子企業研發乏力

     作為高科技集中行業,研發能力無疑是種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目前我省種業整體研發能力不強,多數種子企業靠從科研機構購買品種或依托科研機構的產品從事經營活動,在科研育種上缺乏基礎性研究,種質資源挖掘利用比較滯后。

      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所長曹靖生說,種業是技術導向型產業,外表看來極為普通的一粒種子,背后承載的卻是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技術積累。育種科研人員如同醫生,除了需要專業技術,還需要積累經驗。培養一個育種科研骨干大概要用10年左右時間,而我省多數種子企業只有十幾年的歷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研發隊伍,尤其缺乏能進行頂層設計的高水平專家。

     據了解,國際種業巨頭一般把銷售收入的10%左右用于科研經費,大量的資金投入形成了研發——育種——生產和推廣——銷售——服務——下游產業這樣一個強大而完整的產業技術鏈條。而我國種子企業過分依賴購買品種,忽視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只有3%,根本談不上形成下游的產業鏈條。

      種子企業多是小舢板

     從省種子管理局了解到,我省現有種子企業631家,但注冊資本500萬以上的企業僅有166家,只占26%。全省有種子商店(門市)近8000家,數量眾多,總體上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不高。

     有專家指出,國際大型種子企業有著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經進入全球范圍內的種子資源壟斷、技術壟斷和產業壟斷階段。數據顯示,世界前10強的種子企業在世界種子貿易額中所占份額達到35%,而我國前10強種子企業所占市場份額還不到10%。

      相比巨輪般的跨國種業,我省種子企業還是“小舢板”。我省種子企業只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尚處于從原始積累向快速發展的過渡階段,在資源、資金、人才、技術方面的積累十分有限,開發新品種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普遍脆弱。

     種子企業研發乏力

     作為高科技集中行業,研發能力無疑是種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目前我省種業整體研發能力不強,多數種子企業靠從科研機構購買品種或依托科研機構的產品從事經營活動,在科研育種上缺乏基礎性研究,種質資源挖掘利用比較滯后。

     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所長曹靖生說,種業是技術導向型產業,外表看來極為普通的一粒種子,背后承載的卻是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技術積累。育種科研人員如同醫生,除了需要專業技術,還需要積累經驗。培養一個育種科研骨干大概要用10年左右時間,而我省多數種子企業只有十幾年的歷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研發隊伍,尤其缺乏能進行頂層設計的高水平專家。

     據了解,國際種業巨頭一般把銷售收入的10%左右用于科研經費,大量的資金投入形成了研發——育種——生產和推廣——銷售——服務——下游產業這樣一個強大而完整的產業技術鏈條。而我國種子企業過分依賴購買品種,忽視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只有3%,根本談不上形成下游的產業鏈條。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