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是濕地資源大省,濕地面積達867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占全國天然濕地面積的1/7,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1.8%。森林濕地碳儲量達26.24億噸。扎龍、三江、洪河、興凱湖、七星河、珍寶島、南甕河7處自然保護區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居全國之首。濕地資源豐富,區位重要,類型獨特,極具保護價值和合理開發利用潛力,是建設富強文明和諧大美幸福龍江的寶貴財富。近年來黑龍江省把濕地保護作為建設生態文明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使濕地生態建設叫響全國。一是開創了我國濕地立法的先河。2003年,省人大出臺了《濕地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濕地的地方性法規,為推進地方濕地立法起到了帶頭作用。二是率先推行了流域保護的理念。
2001年,黑龍江省提出了從源頭保護抓起,按照流域搶救性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發揮流域整體保護效能的理念。按照這一理念,在生態區位十分重要、生態功能極為顯著、分布最為集中的烏蘇里江、松花江、黑龍江等,共建立國家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78處,總面積達423萬公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流域和區域濕地保護網絡,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及商品糧穩產高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建立了濕地生態補水的長效機制。從2002年開始向扎龍濕地進行補水,省政府從2009年起批準為扎龍濕地建立長效補水機制。這項措施,為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形成了濕地保護項目的示范體系。2006—2011年,完成了21個國家林業濕地保護工程項目, 2010年,成為首批開展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的省份之一,近兩年共實施補助項目17個。同時,實施了濕地GEF、中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批國際合作項目。中咨公司在對全國濕地保護工程“十一五”規劃實施情況評估時,認為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濕地保護項目的示范體系。
來源:東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