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訊 頭三天、后三天、周六日,這都是啤酒節的固定客流高峰。剛過去的這個周末,12個啤酒大篷全部爆棚,很多精彩表演因為游客到來而提前開始。啤酒節的經濟集聚效應和瞬間膨脹效應,成為了哈爾濱旅游經濟的催化劑,啤酒節也成為冰城旅游業一個全新的營銷平臺。
人均啤酒消費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三,這樣的數據不該被浪費掉。啤酒節只有十幾天,哈爾濱要想將眼球經濟變為城市品牌推廣,需要像烘托冰城氛圍一樣,做足“啤酒城”文章。
啤酒節,成長的教育
2009年,啤酒節遷址,“冰雪大世界”原址成為“哈爾濱之夏啤酒節”永久性舉辦場地。干了10年進口啤酒生意的張景明第一次參加啤酒節。
按照“慕尼黑”的路子,張景明把容納千人的德國啤酒大篷搞得像國外的夜店,門口有護欄,鋪紅地毯。結果,市民們拎著蘸醬菜和烤豬手就進了大篷,更欺負人的是,還有人拎著“哈啤”、“雪花”。張景明當時就蒙了:“這也太不尊重品牌了。”更鬧心的是,他花大價錢請來的國外樂隊,駐場游戲根本沒人理,“大伙都在悶頭喝自己的”。
3年后,這個德國啤酒大篷不但擴張成了3000人規模,還開了個“分號”。游戲環節還沒開始,有的客人已經自己玩起來了——啤酒節已經“教育”出了一批“專業觀眾”。他們開始反哺這個節日,越來越高的人氣吸引著眾多廠商來一探哈爾濱啤酒節的虛實。
今年,近30家中外著名啤酒企業帶來近200個品種參加啤酒節。哈爾濱啤酒、雪花啤酒、德國啤酒、慕尼黑啤酒等元老級大篷將在規模、形象、演出等方面提檔升級。青島、燕京與美國百威、藍帶以及丹麥嘉士伯、法國1664、愛爾蘭健力士、荷蘭喜力、捷克黑山、德國科隆巴赫、猛士、柏龍、蘭德博格、卡力特、凱撒、皇家古堡等國外著名啤酒品牌均帶來風味獨特的啤酒和各具特色的風情文化。
近40家非啤酒企業、200個品牌和品種參節,涉及食品、乳制品、銀行、地產、旅游紀念品等。哈肉聯、老鼎豐、對青食品等冰城百姓熟知的品牌食品參加了本屆啤酒節,現場提供30余種風味特色和熏醬產品;工商銀行、內蒙古銀行、凱利置業均將在啤酒節上展示品牌文化;蒙牛乳業和康師傅也將借助啤酒節的平臺展示新產品。
啤酒節的經濟集聚效應和瞬間膨脹效應,成為了哈爾濱旅游經濟的催化劑。
夏日狂歡“主戰場”
自2002年舉辦第一屆啤酒節以來,參節的啤酒品牌從舉辦之初的十幾個發展到今天的百余個品牌;從最初的市民參加發展到本地居民與60多萬游客共享啤酒盛宴;從單純的品美酒發展到觀濕地,共狂歡;從第一屆啤酒節消費幾十噸啤酒發展到今天的960噸。
哈市旅游局局長田嵐說,啤酒節對推動哈市旅游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不僅促進消費,拉動產業鏈,還豐富了哈爾濱夏季旅游產品,為冰城旅游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營銷平臺。
“多點互動、全城狂歡”,是今年哈市力圖通過啤酒節營造的旅游格局。在很多冰城旅游網站上,“一般在每年7月到9月舉辦的啤酒節”儼然已成一個“著名景點”。
不過,熱鬧的背后,是目前啤酒節仍然沒有擺脫眾人聚在一起吃喝的粗放層次,還停留在園區規模發展的單一模式,尚缺乏高層次策劃和文化內涵式增長。
任何一個節慶活動的生根,都要仰賴本土市民的支持。今年,在已經連續組織幾年啤酒王爭霸賽的基礎上,啤酒節開展了“萬人同飲活動”、馬車巡游等活動。
田嵐表示,在未來幾年中,啤酒節中的“狂歡節”特色將得到更大發揮,將讓本土市民的參與度更強,更具有文化內涵。要深入挖掘啤酒文化的內涵,將哈爾濱的歐陸文化、黑土文化、關東文化、休閑文化和哈爾濱百年啤酒文化緊密結合,創造出獨具哈爾濱特色的啤酒狂歡氛圍,真正辦出哈爾濱啤酒節自己的特色。
冰城,啤酒城
慕尼黑啤酒節原名“十月節”,因這個節日期間主要飲料是啤酒,人們才習慣地稱其為啤酒節。換言之,這個有200多年歷史的“啤酒節”根本就是一個民俗節日,是有歷史傳承的,當地民眾“人人都愛這個節”。
市社科院旅游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晶認為,慕尼黑啤酒節成功的秘訣在于,它不僅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洲當地的民間風俗,而且在啤酒之外,設立了各式各樣適合全家人玩樂的游樂設施,完全是個嘉年華大型游樂活動。所有去那里的人都會因啤酒而沉醉,更因啤酒民俗、娛樂和休閑而陶醉。
本屆哈爾濱國際啤酒節的主題是“激情浪漫夜,醉美啤酒節”,在園區的規劃設計和活動的策劃上,也充分考慮了城市文化與啤酒文化的充分融合。節慶活動的作用在于聚焦眼球和放大效益,但其存活時間卻是短暫的十幾天。哈爾濱啤酒節也不例外。
然而,啤酒文化的傳承,品牌的彰顯是需要民眾主體的廣泛參與,需要日積月累,需要政府良好的商業規劃和布局,需要營造啤酒文化氛圍。王晶認為,應該對“哈爾濱——啤酒城”進行整體商業布局和文化氛圍營造。例如通過規劃統一標識的啤酒館,開發啤酒一條街,形成平日的點線啤酒館、啤酒街與節慶的啤酒園區相結合的格局,像烘托冰城氛圍一樣,做足啤酒城文章。
德國有這樣一個說法:“德國人的廚房里有3個‘頭’,一個是冷水,一個是熱水,還有一個是啤酒”。雖然這是一個有點夸張的說法,但是口碑相傳、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對于習慣的形成至關重要。像成都的休閑感來自市民本身的閑適一樣,啤酒節的感召力也應該源自“啤酒就是哈爾濱人生活的一部分”。
來源: 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