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級財政累計整合投入資金26.2億元 建設51個農業示范區


    時間:2012-06-14






      【專題】做強產業項目引擎 引領龍江經濟騰飛

      整合資金,充分開發利用資源,龍江人把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大戰略在黑土地上演繹出一個跨世紀的傳奇,省級財政整合投入資金26.2億元,建設的51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區如顆顆珍珠鑲嵌在龍江大地,放射出燦爛光芒。一個個以高產、示范為引領的現代農業示范區,支撐起現代大農業的美好藍圖。


      高效增產技術云集園區

      走進現代農業示范區,你就會感到項目區的科技含量,技術的綜合配套運用,處處彰顯大科技無窮魅力。

      在綏化市北林區水田示范區興和灌區,一座白色的建筑物非常醒目。北林區農發辦副主任馬先才介紹,這是剛剛建成的盛昌水稻催芽育苗中心,今年開春已經投入使用,為周圍的12萬畝水稻提供大棚育苗服務。

      為什么要搞大棚育秧?馬先才說,所謂大棚育秧就是“工廠化育秧”,是近年我省主推的一項農業高效增產技術,可增產15%以上。盛昌育秧是在財政支持下建設起來的,總投資200多萬元。

      據介紹,僅兩年間,北林全區淘汰了延續幾十年的水稻小棚育秧做法,全部采用大棚育秧,共建成育秧大棚11.6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就將增加水稻產能達70.5萬公斤。此外,還重點推廣應用玉米密植栽培、大豆小壟密植、測土配方施肥等一批高效適用技術。

      省財政廳農業處處長黃玉凡介紹,2011年,以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平臺,全省整合各類資金8.07億元,在全省水稻種植面積20萬畝以上,生產組織化、集約化程度較高,增產潛力較大的縣市、區,集中建設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70處,目前已全部建成,可為970萬畝水田提供優質芽種,按照畝均增產15%計算,預計今年可增產水稻6.4億公斤。

      除了在育秧環節下功夫,慶安還在旱田地區大力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2011年,全縣共推廣10萬畝110厘米大壟、壟上雙行精量點播技術,玉米平均畝產達750公斤,畝均增產120公斤。

      據統計,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廣水稻、玉米、大豆、小麥和馬鈴薯等5大作物10大高產栽培技術,2011年的推廣面積達到了1.58億畝,在各類示范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科技集成發力功效顯赫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我省大規模建設的農業示范區集成現代科技,起到了示范作用,成為農民心中的“樣板”。

      據介紹,近幾年,省級財政累計整合投入資金26.2億元,在富錦、海倫等31個縣市、區相繼辟建了51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區,目前,示范區內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物質裝備精良配套、體制機制科學順暢、集成技術綜合運用、多重目標整體顯現。

      密山市蜂蜜山大型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實行玉米小壟密植栽培技術,畝產增幅12.8%;綏化北林區水田示范區辟建了水稻雜交育種及良種繁育、兩段式育苗超高產栽培等5個科技園區,建立了水稻研究中心和2個測土配肥站,推進良種選育、測土配方施肥、缽體育苗擺栽、機械插秧等關鍵性技術組裝集成,項目區水稻畝增幅30%。

      田平了,地松了,渠通了,路暢了,農機與農藝結合、科研單位與農民群眾結合、創新研究與成果轉化結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化支持,良種、良法在示范區“扎堆”應用,集成推廣。

      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八一農大等農業科研院校還以“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形式,在項目區與農民合作共建示范田,引導和培訓農民科學種田,推廣研究成果。目前,全省各示范區內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技術,直觀、迅速、有效地傳播到農戶當中去,實現了科技措施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目標。

      政策牽引資金多渠匯流

      “這么多年,這么多的政策和資金都集中到一個項目區,這還是第一次,看來還是擰成一股繩才能辦大事。”寶清縣北崗村委會主任說:“過去大家分頭向上爭取,資金爭取回來后又東一撇,西一塊,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結果啥也沒干成、沒干好。自從開始建設這塊示范區,凡是能投到示范區的政策和資金都投進來了。”近年來,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牽動,寶清縣共整合財政、國土、交通、農開等多項資金,不僅建設了高標準合作社,而且推進了項目區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省級財政以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載體,整合國土、水利、交通、農業開發、林業等相關資金集中投入,本著“性質不改、用途不變”的原則,采取“拼盤”形式將一些專項資金向示范區傾斜,綜合推進示范區建設。省財政在組建現代農業示范區過程中,以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為引導,通過省級預算安排、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市縣配套投入、吸引金融部門投入及農民自籌投入等方式,累計整合16.7億元投入示范區建設。在財政政策的積極引導和各級政府與部門大力扶持下,示范區內廣大農民群眾和企業、金融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投資熱情不斷高漲。

      數字最具有說服力。“十一五”時期,全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三農”資金840.2億元,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富裕。近年來,省級財政累計整合投入資金26.2億元,建設了51個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區,支持新建水稻育苗小區2508個,大棚11.4萬棟,新建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70處,使2410萬畝水稻實現了工廠化浸種催芽。

      來源: 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