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工程 助力農業大省騰飛


    時間:2012-06-13






      多年來,黑龍江省每年拿出3600萬元專項資金,在省農科院實施我國首個省級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黑龍江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至今,該工程已投入資金3.24億元,實施項目近千個——

      投巨資 打造國際一流“航母”

      科技成果已覆蓋全省種植業面積的70%以上,研制培育的農作物新品種使全省主要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5~6次,輻射到20多個省區,每年為全省多創社會效益70多億元。每每提到這些,農科人都會由衷地說“科技創新工程功不可沒”。

      總產高,單產低,區域間差異大;產糧多,產業化程度低,效益低;資源豐富,結構單一,資源循環利用差——帶著破解這些制約黑龍江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關鍵問題的使命,2003年,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起航。

      按照改善基礎條件、建設創新和轉化平臺、實施創新項目、培養人才隊伍的建設核心,圍繞經濟新領域和生產新需求,一批新的研究所如畜牧研究所、草業研究所、食品加工研究所、農村能源研究所、大慶分院等先后誕生;在省級財政資金的全力支持下,一批國家級研究中心、分中心如馬鈴薯種質改良中心、小麥分中心、蔬菜分中心、大豆分中心開始建設與配套完善,1500臺(套)各種先進儀器設備的購置,使這些實驗室均達到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開放實驗室水平,各中心、分中心均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改造建設后的農科院海南科技創新基地,達到了全國一流水平;通過購置完善硬件和軟件工程,遙感中心在具備了全國一流的研究與應用能力,在作物估產、農業資源調查與評價、精準農業等領域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創新平臺;現有省級重點實驗室經過改造建設和儀器設備更新,進一步完善提高。

      通過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黑龍江省農科院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在全省規模最大、在全國和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綜合類農業科研機構。目前全院直屬30個分院、研究所,分布在全省不同生態類型區;創建了玉米、大豆、水稻等十二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有國家馬鈴薯種質改良中心等46個國際中心和國家級中心、重點實驗室,居全國省級農科院首位;擁有1個人事部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與國內外科研單位、大學進行廣泛合作的開放式科研體系;形成了緊密聯系全省各地、覆蓋全省的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隊伍。

      建平臺 助力科技競爭力提升

      現代化儀器設備武裝科研的時代到來了。

      以平臺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創新工程,搭起了以省農科院為主的創新平臺和轉化平臺的基本框架。圍繞農作物新品種原原種基地完善建設、中試基地(車間)建設、科技推廣培訓等方面,省農科院逐步建立健全了加速高新技術成果及產品轉化應用的轉化平臺,先后建設了8個國家級原原種基地,建立了無公害生物農藥、農化產品中試車間、特色果樹苗木快繁及果品加工基地,組建了龍科種業集團。

      本著“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的市場化用人理念,借助“外腦”豐富了科技資源。先后從國外引進人才375人次,其中俄羅斯院士24人次;派出訪問交流學者231人次;設立了16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從全國吸引115名博士后加盟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聘請袁隆平、盧良恕、趙其國、任繼周、馬建章、沈榮顯、蔣亦元、匡廷云、孫鐵珩、蓋鈞鎰10位院士和8位副部級以上專家型老領導擔任院高級顧問;形成由579位高級職稱科研人員以及博士、碩士、在讀博士、在站博士后共同組成的科技創新團隊。

      科技創新工程的實施,讓我們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質量和水平以及綜合創新能力。

      2003年以來,龍頭省農科院就獲得各級科技獎勵262項,取得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成果。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中華神農科技獎4項,省政府科技進步獎97項,省重大經濟效益獎2項;新審定推廣農作物新品種344個,松粳9、龍粳14、龍稻5號等水稻新品種畝產突破800公斤,被國家認定為超級稻,填補了黑龍江省空白;針對黑龍江省玉米生產中面臨的國內外品種帶來巨大沖擊,經過多年努力,選育出了向南可抵御先育335、鄭單958和向北可抗衡德美亞的系列玉米新品種如龍單42、克單14、邊單3等。

      重轉化 創新工程顯效農業生產

      2011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取得了“雙第一”的驕人業績。

      這一年,省農科院也收獲了一個“金秋”——全年審定和登記作物新品種31個,獲得各類成果獎項66項,其中黑龍江寒地果草間作栽培模式研究、優質多抗高產玉米新品種龍單32的選育及推廣和東北黑土及北方風沙鹽堿土區沃土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等3個項目獲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成為該院歷史上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最多的一年。合豐50和綏農26大豆品種種植面積位列全省推廣面積第一位和第二位。五大糧食作物超級良種良法大面積示范實現重大突破,水稻新品種龍粳31大面積示范畝產達到764.16公斤,被農業部專家組認定為東北早熟粳型超級稻;克單14玉米在黑龍江省北部示范畝產達到639.6公斤,可與同熟期的國外品種德美亞1號相媲美;“春小麥—油菜”復種試驗獲得成功,每畝可增加效益200多元;“大豆窄行密植技術”小面積示范高產攻關平均畝產達到364.53公斤,創造了黑龍江省大豆單產的最高記錄。

      這些沉甸甸的希望之種由黑土地育成,又反哺黑土地讓碩果遍地開花。

      通過創新工程立項支持,黑龍江省成功申請到科技部立項的“黑土資源利用現狀及發展戰略”項目研究,通過剖析黑土區土壤退化的原因及其對糧食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影響,提出了對生產有著重大意義的黑土資源可持續利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路。

      在海南南繁基地又一個科技創新平臺上,黑龍江省專家們通過窄基因群體改良方法和“熱帶基因導入”方法,創造出一批玉米育種新材料,選育出一批優良的玉米品種,有力提高了黑龍江省玉米生產能力。


































      來源:《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