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5月,嫩江縣總有一個地方最熱鬧。在長慶村流轉給北藥集團近萬畝田地里,五六十村民們在收割藥材,享受著獨屬于他們的豐收喜悅。
“今天大家要一起‘起’甘草,甘草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在這里干活權當是治病啦。”日前,記者來到長慶村,村支部書記范紅濤指著村子不遠處正在勞作的一群村民說。
長慶村生產生活一片生機盎然,前幾年卻并非如此,“村企聯建”讓小村走上了快速發展的路。
2009年,一家以藥材種植、中藥研發炮制、中藥顆粒萃取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嫩江北藥集團有限公司落戶嫩江長福鎮,并與該鎮長慶村等數個村莊開展了“村企聯建”活動。公司以長期承租農民土地的方式,在長慶村規劃建設了北藥種植基地9000畝。公司在整合連片土地、播種、除草、施肥、采收加工、運輸等用工方面優先使用當地農民,確保農民在土地出租費和勞務用工費上實現雙收益。
“以前,村民多以種植黃豆為主,一坰地最多收入4000元,隨著土地板結,黃豆質量產量都下降,效益不保。后來,北藥集團以4000元每坰的價格反租了村民的土地,還雇請村民給企業打工,賺取勞務費。村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還可以到別處打工,一方面是有著流轉土地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賺取務工收入,一年下來比種地多賺了不少,這對北藥公司和村子來說都是雙贏的。”范紅濤說,“全村共有土地1.3萬多畝,流轉給北藥公司9000多畝。去年全村給北藥打工最少收入了100萬元,我們成了‘村企共建’最直接的受益者。”
“公司財務人員在地頭等著,村民干完活立即就能拿到錢,一天一結算。開始一些農民不愿流轉土地,現在看到別人受益了,紛紛把手中的土地流轉出來。”嫩江北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亦德說,自2009年以來,公司種植基地累計使用農民工達25萬人次,發放農民工勞務工資累計達到2600萬元,5000余農戶平均增收5000元。
活動聯誼、制度聯建、黨員聯管、基地聯創,長慶村與北藥集團探索出了一條村企互利雙贏,助推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增收的黨建工作的創新之路。自2010年以來,公司每年組織鎮村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來公司參觀、考察、學習,截至今年4月,公司已邀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北京時珍中草藥技術有限公司的教授、博士舉辦培訓班6期、講座12次,培訓公司員工及鎮村黨員干部和村民650人次。天氣原因不能下地干活的時候,他們一起搞培訓,一起聽黨課,一起學習,節日時互相走訪慰問,親如一家。
這幾年,長慶村的變化有目共睹:泥草房數量銳減,不久將可實現住房磚瓦化率100%;村內道路全部硬化,修整了邊溝,進行了綠化;村支部換了樣貌,新添了農家書屋和文體活動中心……
“因為分布零散,我們還有幾千畝沒有流轉的土地,年初我們村組建了吉慶土地合作社,想把這些土地經營起來,種植經濟作物,同時做好糧食深加工,搞好糧食的收購和運輸,讓村民們趕緊富裕起來。還有,我最大的愿望是建一個養老院,把周圍無依無靠的老人們集中在一起贍養,讓他們安享晚年。”展望小村未來,范紅濤滿懷信心。
來源:黑龍江新聞網-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