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即正月十四,我國最大商品糧基地黑龍江省的農村年味還未散盡,記者驅車來到產糧狀元省的產糧狀元縣--肇東,噼啪作響的鞭炮聲里,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對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充滿熱情和期待。
“正式的文件還沒發到手里,但我老早就從網上找到了。”五站鎮農技推廣站的推廣員李文說,不僅自己學習,還要給那些不方便上網,或者看不到中央一號文件的農民講講。“我們不僅辦班會講課、入戶會指導、進棚懂操作,還要到村講政策。”
李文已在基層農技推廣系統工作了15年,第一次感覺自己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很多。“1997年工作時,很少有人重視農業科技。”五站鎮農技推廣站有包括李文在內的三個農技推廣人員,負責全鎮10.5萬畝耕地的農技推廣工作。
“我最關心的是農技推廣和農業教育培訓這兩部分,特別是2012年‘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這一提法。”李文說。
肇東市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近年農技推廣取得一定效果。在五站鎮東安村蔬菜溫室基地,農民侯志遠正在自家溫室內將辣椒苗往培養盤中移栽。
“以前搞溫室蔬菜,不懂病蟲害防治,吃了不少虧,在農技推廣人員的指導下,我現在也成了半個專家,今年就弄了兩個溫室,5月辣椒上市正是市場短缺時候,每斤能賣七八塊錢,這兩個棚一年能掙兩萬多。”他說。
像侯志遠一樣受益于農業技術的農民不在少數,但由于投入不足,黑龍江省還有一些地區基層農技推廣人員不足、經費短缺,基本的實驗和檢測設備匱乏,農業技術推廣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農業生產需要。
李文盤算著,“今年農業科技投入肯定大,聽說上面要給我們配備農技服務車和便攜式檢驗檢測設備。有了農技服務車,我就能上門服務,方便農民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了。”
多年在基層工作,知識更新顯得十分必要。包括李文在內的肇東市農技推廣人員每年都會定期到哈爾濱接受培訓,平時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在莊稼地里也會碰上不懂的疑難雜癥,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培訓,向專家請教,找到答案后再告訴農民,起到一個‘紐帶’的作用。”李文說。
再好的技術,農民會用才能見效,所以要培訓農民。“要是有個投影儀,我就可以把培訓的課堂搬到農民的炕頭上,農民不出家門就能學;要是有個數碼相機,我就可以把平時那些種地能手的種地過程錄下來,用農民身邊人的經驗影響他們。”李文對未來農業科技的發展充滿希望。
以李文為代表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對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感到格外興奮,他們盼望農業技術推廣的條件建設能盡快落實到鄉鎮,“早落實,農民早得實惠。”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