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綏芬河:機制促興才 口岸人氣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02





      百年口岸綏芬河,是黑龍江省對外貿易的重要節點城市,英才興貿、貿易興城一直是這座城市發展的主旋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綏芬河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引育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的舉措與助力自貿區發展的政策疊加,使這座邊貿城市生機勃勃,呈現超高“人”氣。


      打造“強磁場”


      創新機制,按需布局。根據產業發展需要,綏芬河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才工作推動自貿區綏芬河片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重點領域傾斜,支持引進高精尖人才。除對定向選調生、事業單位引進的碩士畢業生和“雙一流”院校本科生一次性給予10萬元和8萬元購房補貼、每人每月發放700元和500元伙食補助外,對重點企業引進的碩士生、本科生同樣給予700元和500元補貼待遇。同時,企業聘用的年薪30萬元及以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給予薪酬獎勵最高10萬元,用高“含金量”待遇提高人才吸引力。


      針對企業創新發展中遇到的人才瓶頸,綏芬河市出臺了《綏芬河市服務重點企業發展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暫行辦法》,建立“政府給身份、企業給待遇”的人才共享機制,按照“統一引進、統一管理、企業點單、市管企用”的原則,幫助重點企業引進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打破體制機制屏障,引進人才在企業工作三年后,根據個人意愿可選擇去留,暢通了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交流渠道。


      開辟人才“快車道”


      引才有誠意,育才有沃土。如今工作在市工信委和城管局的唐佳歡和王子賀夫婦,分別畢業于江蘇大學和黑龍江工程學院,他倆相識在綏芬河,相知相愛成為一家人,享受到了綏芬河市引進人才的購房補貼,在邊城過著安居生活。


      近兩年,通過公務員招錄、省委選調生引進、招聘大學生到村任職、“雪城優才”招聘等引才載體,綏芬河市每年都常規引進急需的各類優秀人才。同時“金鳳還巢”人才回歸工程的實施,打破了學歷、資歷、年齡、專業等條框限制,鼓勵很多綏芬河籍人回鄉發展,2021年一次性引進“金鳳”人才100人。


      依托與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戰略合作優勢,組成引才小組,赴“高校直招”引才,為綏芬河片區引進146名經濟貿易、城市規劃、計算機、俄語等各種專業的人才。創建產教融合平臺,與深圳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9所高校簽署合作協議,深入開展校企“產學研”合作。成立黑龍江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綏芬河對俄經貿學院,邀請東北林業大學幫助編制《綏芬河木業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助推高新技術產業、工業企業快速發展。


      開展“返家鄉·創青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學生到綏芬河市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實踐鍛煉,圍繞木材產業、集疏運體系等方面開展座談和調查研究,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


      形成“互吸”效應


      系統規劃,完善服務。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并納入財政預算優先安排,三年來發放伙食補助、安家費和購房補貼420萬元。實施人才“安居工程”,按照拎包入住標準,建設人才公寓86套,為130名人才提供住房保障。舉辦“人才服務月”主題活動,開展青年交友聯誼活動,持續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堅持系統謀劃、重點突破,持續推進人才政策創新,形成了系統完善、務實管用、上下銜接的綏芬河片區人才政策體系。


      三年來,機關事業單位共引進人才472人,引進了吉林大學、東北大學、哈工程等知名高校的碩士研究生146名。通過持續引才,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現有機關事業單位40歲以下人員1230人,占機關事業編制總人數的34.05%,緩解了綏芬河片區人才短缺、梯隊斷檔、人才隊伍年齡偏大以及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不足的問題。引進近萬名產業人才就業,形成了自貿片區與人才“互吸”效應。


      如今在綏芬河機關企業,能聽到來自全國不同地方的口音。記者了解到,全國首家在綜合保稅區內投資建設的黑龍江辛巴赫精釀啤酒有限公司近年來招聘了150多人,其中動力車間負責人李學富,在超濾濃水回收方面技術改進曾獲得黑龍江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競賽三等獎”;從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張平童,2022年被提拔為市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山西財經大學畢業的趙強被提拔為市經濟責任審計中心主任……他們在綏芬河這片沃土上大展宏圖,在口岸重鎮實現人生價值。


      加快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廣泛儲備創新后備人才,精心培育卓越制造人才,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實施人才培育專項,建設高端產業平臺,綏芬河精準施策,讓各路人才茁壯成長。(姜麗麗 黃彬 記者 杜懷宇)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