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注冊成立,同步推進完成選址、設計、建設,11月中旬4300頭母豬喬遷進入豬舍,12月底項目全面竣工。
2020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伊春新望農牧有限公司鐵力年產16萬頭生豬項目,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注冊成立到開展生產等一系列流程,被業界贊譽為“鐵力速度”。
三年來,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緯度最北,也是黑龍江唯一的養殖基地發展一路長虹,目前實施的母豬存欄6750頭一體化養殖等項目進展順利,企業已經成為鐵力市乃至伊春市生豬養殖的龍頭,員工規模從去年的100多名擴展到現在的200多名。
14日,在伊春新望農牧有限公司鐵力年產16萬頭生豬項目基地,公司行政負責人李猛根據一幅基地的鳥瞰圖介紹了這里的布局:“右上角是飼料生產車間,僅僅一道之隔就是基地的育肥場,右下角是母豬和仔豬的生活區,廠區里有專門的運輸車,會給不同生長階段的豬配送不同配方的飼料,通過料塔,由工人定時定點投喂。這里建立有非常完善的生物安全規范,左下角的區域是工人的生活區,為了防止疫病的傳播,所有人員都不能隨意出入基地。”
從飼料生產到種豬繁育再到育肥,全流程采取封閉模式,不僅利用公司自身飼料生產的傳統優勢,也有效防范了各類疫病的傳播,這就是新希望在全國普遍推行的生豬養殖“小籠模式”。
“一方面是得益于‘小籠模式’的有效防范;另一方面得益于項目所在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廠區周邊的森林構成了天然的疫情防護屏障,再加之項目地周邊養殖戶非常少,也有效減少了疫病的傳播。這些因素的疊加,讓養殖基地取得了從未發生疫病傳播的好成績。”李猛說。
三年前的“鐵力速度”曾保障了項目盡快落地投產,三年來,鐵力市委、市政府推行了保姆式服務,力保企業生產一路綠燈。截至目前,該公司享受到了新建規模化養殖企業建設補貼、企業扶持資金支持、企業貸款低息或免息支持、減稅或免稅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社保減免、穩崗就業補貼等多項優惠政策。
公司財務部負責人張偉直言自己的感受:“我走過好多個省區,鐵力的營商環境最好。在這里都是職能部門主動上門問需,這也讓企業可以心無旁騖發展生產。”
在公司的墻上,一張由總經理帶頭簽字的責任狀非常醒目,總的經營目標和各個分項的考核指標都非常具體,并附有相關責任人簽字。
轉自: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