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剛過,大慶市大同區雙榆樹鄉雙榆樹村新增的60多畝耕地已平整完畢,正在準備播種水稻。“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白花花的鹽堿地。得益于跨省域國家統籌補充耕地項目,把‘表土剝離’的黑土運過來,將這里的鹽堿地變成了農田。”大同區雙榆樹鄉雙榆樹村跨省域國家統籌補充耕地項目負責人田浩告訴記者。
黑龍江省地處東北平原黑土區核心區域,擁有得天獨厚的黑土資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的重要指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省委、省政府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把保護黑土耕地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干上,為堅決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展現龍江擔當,體現龍江作為,貢獻龍江力量。
耕地耕作層土壤(以下簡稱表土)是一種稀缺資源,表土剝離有利于保護耕地質量,推動生態、綠色、有機、循環經濟一體化發展。為此,大慶市統一協調部署,形成“政府推動、需求拉動、政策驅動、政企聯動”的工作運行機制,與農業生產、土地整治、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統籌銜接,為表土剝離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
大同區雙榆樹鄉土地整治項目于2020年立項,投資1243萬元。通過招攬優秀施工企業,實施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主體工程和架設電路、建造泵站等配套工程建設,修筑格田569塊,改良土壤2130畝,新增耕地面積1590畝。“去年種水稻畝產600多斤,今年估計能達到800多斤。”田浩笑呵呵地說道。曾經鹽堿地變良田的愿景,如今已成現實。
大慶市高新區林源工業園區150萬噸烷烴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工地表土剝離,成為了各縣區開展表土剝離工作的樣板。高新區自然資源與建設管理局負責人介紹,項目于2022年5月啟動,總面積61公頃,共剝離表土約18萬立方米。在表土轉運過程中,采取車輛載土與卸土AB票核驗制度,保障在表土轉運過程中不丟失一立方米的表土。還專門設置表土堆場,堆場周邊安裝了圍擋和監控設備,配備了管理人員,對全部轉運至存放場的表土采取水土流失保護措施,確保表土在存儲過程中土壤不流失。
目前,大慶市已有16個項目完成表土剝離工作,除高新區林源項目外,還有大慶市明陽東北風電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項目、肇源縣新站鎮鐵東社區文化廣場(紅旗廣場)項目、肇源縣萬口福廠房擴建項目等。按照“誰用地、誰承擔、誰剝離、誰受益”的原則實施表土剝離、存儲、管理、利用,共剝離表土28.81萬立方米,應用土方量4.16萬立方米。大慶市自然資源局耕保科科長張野告訴記者,大慶市今年計劃動工建設8個項目,預計可剝離面積263畝,可剝離土方量5.26萬立方米,下一步將加強監督監管,確保占用耕地項目在建設前,完成表土剝離、存儲和管護等工作,保護好珍貴的表土資源。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眼前的近千畝良田曾是荒草叢生、水體黑臭的廢棄魚塘。
位于鶴崗市后安民屯東3公里處的鶴崗礦業集團多種經營總公司農牧公司供應農場,擁有魚塘53個,占地面積54公頃。過去,由于淡水養魚投入大,產出少,連年虧損,導致漁塘荒廢多年,水體黑臭,造成水體二次污染,農場的改造意愿非常強烈。2017年,由鶴崗市政府批準立項、市自然資源局實施的農牧公司供應農場廢棄魚塘改造水田項目啟動。項目建設規模767畝,總投資644.36萬元。項目實施結合鶴崗市東山區工業園區的表土剝離工作,將剝離的表土運到這里進行了回填平整。新修建了水渠、斗溝、涵管、機電井、田間路等,為鶴崗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在水稻育秧大棚里,賀長軍正忙碌地為今年春耕做準備。賀長軍既是當年墾造水田項目建設的參與者,也是改造后農田的承包人。他說:“我從2019年開始在這片改造水田上種植水稻,連年豐收。依托有機質豐富、無農藥殘留的獨特優勢,農場申領了有機水稻生產標識,并注冊有機稻米商標,每年增加糧食產量67.2萬斤,增收80.6萬元。”
“該項目申請承擔了我省國家統籌補充耕地任務,國家核查專家組現場核查時,對該項目的土壤質量給予了高度評價。”鶴崗市自然資源局耕地保護監督科科長陳海濤介紹,近年來,鶴崗市堅決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貫徹落實“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要求,大力加強新增耕地墾造推動復耕農田建設。全市共實施補充耕地項目20余個,新增耕地630余公頃。完成了30余項土地整治項目,整治面積為5萬余公頃,提高了耕地等別和糧食產能。截至去年底,鶴崗市已連續23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近年來,我省把保護黑土地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決扛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使命擔當,建立起黑土地保護法制化長效機制,采取黑土地保護規范管理有效措施,強化黑土耕地特殊保護政策,優先將黑土區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全省39個黑土縣(市、區)劃定耕地1.61億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36億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均位居全國首位。
據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嚴格落實黨政同責,把耕地保護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鄉村振興實績和市(地)級考核重要內容。建立省、市、縣、鄉、村+網格、戶“5+2”七級田長責任體系,形成全領域、全要素、全覆蓋的黑土耕地保護態勢。
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切實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決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以“決定+條例”的立法方式,推動黑土地保護利用納入法制化軌道。省自然資源廳會同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部門聯合制發了《關于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的通知》,明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利用優先序,重點規范耕地轉為其它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行為,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制度。印發了《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制定了土壤剝離利用技術規范,推進全省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工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建設占用剝離的黑土耕地耕作層土壤優先在黑土區內使用。將表土剝離納入《黑龍江省土地管理條例》,使表土剝離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茫茫北大倉,滿滿中國糧。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顯示,我省耕地總面積為2.579億畝,足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耕地2.49億畝、永久基本農田2.03億畝的保護任務目標。同時我省承擔了跨省域國家統籌補充耕地任務8萬余畝,既保障了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又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為新時期區域協同發展貢獻了龍江力量。(記者:楊桂華)
轉自: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