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種地也養地”的農民多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30





       “看這苗長得多壯,前期培肥地力已經打下了好基礎,后期管理跟得上,今年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哈爾濱市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黨總支書記于云波自信滿滿。日前,記者在豐裕村看到,田里的玉米秧苗排列整齊,長勢良好。


      豐收的自信源自村里日漸肥沃的黑土地。該村從2018年開始,采取秸稈全量還田、有機肥拋灑,以及米豆輪作等,對黑土地進行綜合施策。就在今年2月份,備春耕期間,記者曾到過這里,那時挖掘機在地頭不停地攪拌有機肥。如今,這些肥都撒進了這片黑土地。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要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持把黑土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作為大事來抓,落實工程、農藝、生物“三位一體”保護利用措施,持續推進黑土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


      于云波介紹,以秸稈全量還田為例,秋收后,村民們用根茬還田機將玉米秸稈打碎后,再利用大馬力液壓翻轉犁翻地,將秸稈翻埋到犁底層30厘米—35厘米,實現黑色越冬。待到來年開春,再將地耙平,起壟,鎮壓。


      他告訴記者,在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實施前,村里土壤有機質平均為33.3g/kg,項目實施后的第三個年頭,有機質平均為34.3g/kg,有機質平均提升1g/kg,提升3%。


      經過5年的時間,村民們已經嘗到了“養肥”土地所帶來的紅利。“五年時間,看到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打糧多了,玉米每畝增產100斤左右,大豆每畝增產50斤左右。看到增收效益后,村民們保護黑土地意識更強了,改變了以往‘種地不養地’的陳舊觀念。”于云波說,如今保護好黑土地已成為豐裕村村民的共識。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農民積極參與到黑土地保護中。有了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上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綜合施策,黑土耕地質量逐步提高。


      在強化工程設施建設方面,省農業農村廳在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打造標準示范區。在巴彥縣、北安市等19個縣(市、農場)落實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190萬畝,結合黑土地保護工程建設項目采取農藝措施綜合治理,集中連片施用有機肥,構建黑土地肥沃耕作層,打造“龍江樣板”。


      在強化技術模式推廣方面,主要是推行秸稈綜合利用。根據不同土壤類型和積溫帶,探索建立了符合我省實際的秸稈翻埋還田、秸稈碎混還田、秸稈覆蓋免耕等秸稈還田技術,總結出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旱田“龍江模式”和水田“三江模式”;推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在22個縣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試點,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3%;推行合理輪耕制度,涵蓋了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大力推廣耕地輪作試點,和全面推進黑土耕地保護性耕作落實等。


      在強化農田生態保護方面,省農業農村廳在科學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推行科學施肥合理用藥,并開展質量調查監測。其中,在13個市(地)和北大荒農墾集團布設監測點1萬個,調查采集土壤樣品1萬個。對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初始期和結束期的監測指標進行對比,評價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的建設效果。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