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饒河縣:“甜蜜事業”上保險黑蜂產業有保障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2





    “有這個保險做兜底,我們在養蜂時才覺得踏實”。黑龍江省饒河縣蜂農沈桂美稱贊說。6月7日上午,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饒河支公司經理徐繼忠來到饒河縣五林洞鎮山林里的蜂農沈桂美東北黑蜂蜂場,將蜜蜂養殖保險保單交到蜂農沈桂美手上,不僅是饒河縣財政補貼型東北黑蜂養殖保險首單,也是饒河縣為東北黑蜂保護區特色產業發展提供的政策性保障。


      饒河東北黑蜂及其產品多次獲得國家和世界級殊榮,成功入選中國農產品產業帶電商50強,連續十年被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組織認證為有機食品,2022年被國家批準籌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經過100多年的發展,饒河縣已成為國家東北黑蜂養殖繁育、蜜源植物保護、黑蜂產品開發加工、蜜蜂科研的重要基地,東北黑蜂產業已成為饒河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深入蜂場調研探尋破解之道


      為什么養蜂業參保之前空白?針對這一問題,記者了解到國家有關部委政策和中國蜂業協會及北京蜜蜂研究所。得到答復是養蜂人追花奪蜜,一年四季居無定所,流動性大;蜂群受自然和人為諸多因素影響大,單位蜂群一年之內不穩定,是導致之前無法開展政策性補貼保險的主要制約因素。


      帶著問題導向去養蜂場找答案。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饒河支公司經理徐繼忠介紹,饒河縣委、縣政府把東北黑蜂產業作為富民強縣支柱產業,為發展壯大保護區蜂群總量,把這項帶有風險挑戰的探索性工作交予饒河縣陽光農業保險公司。三年來,在東北黑蜂管理局和老促會相關負責同志支持下,深入基層養蜂場點開展養蜂業保險專題調研。走訪中,公司解答了蜂農們就國家對大農業中的各個方面及環節都實施了力度越來越大的財政扶持,養蜂業遲遲未開展財政補貼保險等疑問,客觀回答了蜂農普遍采取追花奪蜜、流動性大、居無定所是主要原因。


      同時,蜜蜂越冬和病蟲害等原因易造成絕產,使之不易掌握和測算。但饒河縣東北黑蜂保護區是一個固定封閉的特殊地理單元,不存在區域內外流動問題,易于調查統計,可以對保護區內的養蜂從業者進行財政補貼保險試點工作。


      因地制宜制定養蜂保險實施方案


      根據調查走訪得來的第一手資料,該公司進行加工整理,又多次征求有關部門及專家意見及回訪蜂農。秉持公平公正,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需要,履行行業保險職責的精神,針對養蜂特殊險種保險,充分考慮諸多不確定因素和面臨的行業差異化風險保障需求,反復研究保險供給側匹配精準度,制定了東北黑蜂保險章程。在饒河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今年開展試點工作,每群蜂保費50元,其中縣政府財政補貼70%,參保蜂農個承擔30%,理賠保額每群蜂500元,保期為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0日。


      特色農險兜底農戶產業增收信心十足


      6月8日上午,饒河黑蜂集團副總經理孫義夫介紹,“蜜蜂的繁殖周期為20多天,在饒河黑蜂集團歐盟有機認證的20個蜂場里,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要不足一月就需要在各個蜂場清點。“在蜂農眼里,保險公司付出的工作量巨大,“蜂王丟了要合箱,死的多了也要合箱。天氣暖和了繁殖的多,又要分箱,保險公司都會到現場清點。”


      這樣的辛苦付出帶來了什么?饒河縣副縣長馮健表示,饒河縣黑蜂保護區內蜂群總數達到4.5萬群,東北黑蜂生產加工企業13家。東北黑蜂產業已經列為饒河興邊富民的支柱產業。饒河縣以打造東北黑蜂產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為引領,建立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東北黑蜂養殖示范帶與產業帶,計劃打造150個標準化示范蜂場,推進東北黑蜂旅游觀光路線建設,加快“黑蜂+”產業融合發展,東北黑蜂養殖納入保險,賠付的面廣,受惠群眾多,讓蜂農對東北黑蜂產業的發展更有堅定信心,讓饒河東北黑蜂文化成為饒河人走向世界的名片。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