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小小黑木耳開出“致富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14





      艷陽高照,夏日喜人。走進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下簡稱尚志管局)帽兒山林場黑木耳種植基地,排列整齊的菌包沐浴在陽光之下,開出層層疊疊的“致富花”。女工們正緊鑼密鼓地采摘,喜迎豐收果實。


      “今年黑木耳價格特別好,前幾天我們剛以71.6元一公斤的價格賣出去一萬多公斤頭茬黑木耳。”林場職工田成龍的話語里透著滿滿的喜悅。


      尚志管局隸屬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森林經營總面積199563公頃。豐富的森林資源、適宜的自然氣候為發展黑木耳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目前,尚志管局已形成了從菌種研發到菌包生產,再到種植管理、生產銷售及廢棄菌包處理為一體的黑木耳全產業鏈條,已將黑木耳打造成為一項富民強場、林業振興的支柱產業。


      “我們有龍林菌業、帽林菌業兩個標準化菌包生產中心,可以實現菌種的自主研發和菌包的標準化生產,年生產菌包在500萬袋左右。這些菌包一部分由林場職工自己種植,一部分則會被發往延壽、海林、綏陽等地。”田成龍介紹。


      最近,帽林菌業就收到了不少外地菌農客戶的好評,傳回來的視頻中,只見白色的菌棒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菌朵,黑嫩透亮。據客戶們的常年反饋,尚志管局生產的菌包平均一袋能產1.2兩至1.5兩黑木耳,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穩產、高產”成為了它們的最佳代名詞。


      尚志管局黑龍宮林場的宋強,可是黑木耳種植的“老把式”,曾在黑龍江省林業系統勞動技能競賽中被評為“十佳木耳種植能手”。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以種植吊袋黑木耳為例,去除菌包成本、管理成本、人工采摘成本外,平均每棟大棚能賺2萬多元。黑龍宮林場35戶職工共承包了100棟黑木耳大棚,戶均能增收6萬元左右,這還只是職工們趁著農閑時間忙活一個季度的收益。“生產周期短,經濟效益高,你說大家發展黑木耳產業的積極性能不高嘛!”宋強笑著說。


      小小黑木耳,不僅富了職工,也解決了諸多村屯的剩余勞動力問題。從冬季菌包生產,到春季菌包打孔、掛袋,再到夏季黑木耳采摘……簡單易操作的工種,讓無數鄉親們實現了“在家門口打工”。


      家住龍宮村石灰窯屯的張金鳳今年59歲,已是林場的“老員工”了。“我們干了有一個多月了,平均每天都能收入100多元,挺好的!”


      走過黑木耳晾曬區,鼻尖縈繞著淡淡的菌香,自由舒展的黑木耳正被陽光慢慢吸走水分,蜷縮成朵朵精華。據介紹,今年尚志管局共培植掛袋黑木耳400萬袋,預估黑木耳產量約50萬斤,銷售額可達1500多萬元。


      “未來,我們將向著年產菌包1000萬袋,菌包收入2000萬元,黑木耳收入4000萬元的目標努力。”尚志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李貴明表示,下一步,尚志管局將在省林草局的領導下,堅定發展信心,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以龍林菌業、帽林菌業兩大菌包生產中心為支撐,依托黑龍宮林場、元寶林場、帽兒山林場、老街基林場、一面坡林場五大生產基地,形成“林場+基地+職工”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同時,聚焦標準化、科技化、品牌化提升,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持續提高黑木耳多功能附加值,全面提升黑木耳產品核心競爭力,推動全局黑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達到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雙增”目標,為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綠色龍江”作出應有貢獻!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