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根基夯實后,食品加工等第二產業隨之發展,再繼之以“美麗鄉村+”文化、旅游等新業態不斷涌現,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為不滿足于現狀的克東縣帶來了新機遇。
在克東縣寶泉鎮石山村新建的300畝水肥一體化示范區里生機勃勃,青刀豆、南瓜、辣椒、豆角長勢喜人,綠油油的秧苗上綴滿各色小花,微風拂過,芬芳四溢。
“以前我們都是在自家小園種菜,不僅產量低,銷售也是問題。”石山村村民趙貴說,今年,村里創新小園種植新模式,產量增加了,銷路也不用愁,大家對今年的收入充滿信心。
趙貴提到的小院種植新模式是將分散化庭院經濟進行全面整合,創新發展的“小園進大地”模式。石山村與北緯四十七(克東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簽訂種植訂單,采取“集中管理+技術指導+底價回收”經營模式,采用水肥一體化種植方式,不僅大大節省種植成本,而且灌溉和施肥更加均勻,畝產量可從原來的2700斤提升到4500斤。
做強一產,目的還是要“接二連三”。
北緯四十七(克東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便是“接二連三”中的典型。近年來,北緯四十七將當地種植的綠色蔬菜轉化為19個品種的產品,形成“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蔬菜全產業鏈模式。
“2022年公司實現產值3.3億元,新增固定就業崗位410個,臨時崗位1600個,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2150萬元。”北緯四十七(克東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天偉介紹,投資1.65億元的速凍蔬菜產業園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9月份將建成投入使用。項目達產后,將增加產值4億元,增加就業崗位1500個。
“2022年,全鄉速凍蔬菜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23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883元。”克東縣昌盛鄉黨委書記宋宏大介紹,北緯四十七(克東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就建在昌盛鄉翻身村,鄉里圍繞“兢南速凍產鄉·菜豆繁榮昌盛”總體規劃,和企業“牽手”,把庭院蔬菜訂單種植和速凍加工定位為“一鄉一業”主導產業來發展,當年帶動全鄉1175戶訂單種植青刀豆990畝,戶均增收1000元。
體驗到訂單種植帶來的實惠,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的熱情高漲。2022年,昌盛鄉庭院種植蔬菜面積2680畝,參與農戶563戶,戶均增收3000元。2023年,全縣參與小院種植農戶輻射5個鄉鎮6043戶,蔬菜面積增加到5800畝。
而文旅融合同樣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重要方式。這個夏天,在克東縣寶泉鎮春光村,游客喝米酒、品烤肉、嘗打糕,看民族歌舞,體驗民俗文化;寶泉鎮龍泉村的采摘園里,游客在大棚里挑選香瓜、黃瓜、柿子等果蔬;玉崗鎮忠良村占地550平方米的忠良紀念館,吸引大批游客參觀打卡……乾豐鎮宏升村北辰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40棟食用菌大棚連成一片的規模,攪熱鄉村游,組建農家飯莊,加工新鮮采摘的食材,讓游客品嘗地道的蘑菇宴,實現了食用菌種植采摘加工和鄉村旅游融合升級。
在產業帶動作用下,克東縣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農村集體經濟富了起來,田園生活美了起來。2022年,全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3元,增長8%。克東鎮進入10億級鄉鎮序列,翻身村等4個村成功晉級“億元村”。
轉自: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