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膏粱系萬家,柴米油鹽關民生。食品安全關乎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黑河市以“四個最嚴”為準則,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市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強化治理切實保障源頭安全
黑河市始終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打造黨政領導一把手親自抓、各部門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全市綜治考評體系及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評體系,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機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強化包保深入督查,今年一、二季度全市包保督導完成率、問題整改率均達100%。
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對受污染嚴格管控類的137.64畝耕地全部進行休耕處理,對安全利用類的1618.95畝耕地主栽農作物大豆、玉米采取優化施肥技術措施。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推進“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專項行動,開展豇豆農藥殘留突出問題攻堅治理。加強糧食質量管理,印發糧食收購和銷售出庫質量安全檢驗制度,開展春季質量普查。
深入推進“鐵拳”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共查辦食品案件74件,案值3.8304萬元,罰沒款26.5020萬元。持續開展“昆侖”專項行動,市公安局共辦理食品類案件2起,抓獲嫌疑人3名,涉案金額15萬余元。持續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黑河海關共完成2批次進口和24批次出口食品安全抽樣檢測。
全過程監管打造食品安全放心環境
圍繞食品安全重點、難點,持續加強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特殊食品、校園食品等領域監管。開展大米、小麥粉及其制品、糕點制品、調味品摻雜使假專項整治、全市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治理交叉互檢工作,對全市256家食品生產企業全面落實風險分級全覆蓋檢查工作機制。開展食鹽、乳制品、食用植物油、進口食品等食品隱患排查;加強糧食購銷領域銷售環節監管和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監管;加強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效銜接,開具食用農產品承諾合格證36223張。開展餐飲環境提升年及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網絡食品、養老機構、農村集體聚餐等監管。建立城市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體系,日處理能力達40噸。對全市5家特殊食品生產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精細化監管,有效保障“一老一小”食品安全。開展春季校園復學核驗和監督檢查,共檢查554戶次;開展校園周邊銷售環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共檢查781家次,檢查覆蓋率100%;推行智慧監管模式,全市219家學校及幼兒園食堂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完成率達97.7%。
技術賦能風險預警常態長效
為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實現食品安全風險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控制。持續加強抽檢監測,制訂《2023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黑河市監測工作計劃》,采樣147份,上半年全市無食源性疾病事件發生。開展監督抽檢1877批、開展快檢474批,開展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45件。開展農藥產品質量抽檢,抽樣44批次、132樣;種植養殖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量達到1.7批次/千人。加強智慧監管,加大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應用推廣力度,已入駐國家平臺403家、省平臺356家。強化技術支撐,2023年全市推廣進口節藥噴頭及噴頭體13157套,推薦“三元復合土壤改良技術集成”等項目納入2023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成果轉移轉化類項目,申請經費140萬元。(記者 王丹)
轉自:黑河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