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黑龍江省教育廳獲悉,為推動研學實踐教育健康發展,近日,省教育廳制定了《黑龍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營地評估認定及管理細則(試行)》,實踐教育基地的認定和管理實行“準入條件前置、特殊要件審查、分類公布監管、不符摘牌退出”的機制。省級研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申報及認定原則上每兩年開展一次,來看看如何申報。
申報單位應符合6類前置條件之一
1.基地條件。申報單位是獨立法人單位,具備法人資質;經營范圍涵蓋教育或旅游相關業務,具備相關業務資質。
2.前置條件。申報單位應符合以下6個類別中的前置條件之一:
(1)省級及以上相關部門命名或認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國家安全教育基地、海洋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遺產、革命舊址;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省級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名錄的景區。
(2)省級及以上相關部門命名或認定的特色小鎮、旅游風情小鎮,美麗鄉村(A級景區村莊、鄉村旅游產業集聚區、最美田園、示范型農業基地等),生態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利公園等)、動植物園等。
(3)省級及以上相關部門命名或認定的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創新基地;省級及以上設立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4)省內聞名的老字號或專精特新企業,省級及以上各類“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基地等。
(5)設區市及以上批準設立的博物館、科技館、藝術館、檔案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各類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縣(市、區)及以上教育部門命名或認定的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開設的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等。
(6)有較好育人價值的國家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等。
3.運行情況。對公眾正式開放,運營情況良好。正常運行1年以上。
4.活動專區。設置有面向中小學生的活動專區或活動教室,能同時接待200名及以上師生,且有固定時段面向中小學生開放。
5.活動設施。配有開展教學活動相關的設施、設備、器材,且符合相應國家標準。
6.安全設施。符合公共場所安全的基本要求,整體通過消防驗收;內部有安全警示標志、有專門的安全應急通道;主要通道和重點部位有24小時、無死角監控系統,影像資料回放保存至少90天。
7.交通保障。大巴車輛能直達,沿途路況好;內部或周邊停車場地能容納相應規模學生活動接送車輛停放;疏散方便。
8.醫療保障。內部具備基本的醫療保障條件,附近30公里范圍內,有可以隨時施行急診醫療的醫院及救助資源。
9.安全保障。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有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各類安全設施設備運作良好;近3年來未發生過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10.營地條件。除符合上述基地的9項條件外,還須具有以下5項條件:
(1)場域內能同時接待300名及以上中小學生集中食宿。
(2)住宿場所應選址科學,布局合理,男女分區,配有床鋪及床上用品、存儲柜和沐浴設施等,設施性能良好,環境整潔,衛生、安全等條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有住宿安全管理制度,根據接待人員數量,按相關要求配備專門安保人員,入住當日,須帶領學生了解住宿點的安全逃生通道,組織逃生演練。
(3)就餐區衛生、安全達到相關標準,取得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餐飲服務許可,衛生監督管理部門的衛生許可,從業人員持有疾控中心核驗的有效健康證明,食品留樣工作等日常監督工作落實到位。
(4)服務配套齊全,按能同時接待學生活動的上限人數計算,有不少于人均3平方米的室內活動場所。
(5)營地周邊教育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有若干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且距營地車距在2小時以內,能夠滿足2-4天實踐教育線路需求。
課程設計需包含6項內容
課程設置。應至少符合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其中一種,確定至少一個特色鮮明的研學活動主題,至少滿足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兩天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課程(總數不少于10個)。課程設計需包含6項內容:基礎信息、課程內容、實施過程、實施策略、成果展示、研學評價。
實踐要求。實踐課程應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室內外活動安全可靠;除必須的實驗用化學藥品外,不得含有國家明令禁止的有毒材料;學農活動項目,不得開展農藥實物教學,采摘活動的果蔬農藥殘留應符合國家相關安全和環保標準。
摘牌退出機制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經核查確認后,予以摘牌退出處理:
(一)情況發生變化,不再符合申報時的基礎條件的。
(二)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出現人員傷亡的。
(三)組織宗教、迷信活動,組織反黨、反社會主義活動的。
(四)發生嚴重輿情,產生惡劣影響的。
(五)列入行業重點整治對象,業務主管部門提交摘牌書面意見的。
(六)不符合《黑龍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營地評估認定及管理細則(試行)》相關要求,經第三方機構測評,學校、學生、家長等相關群體滿意度較低的,或研學主管部門接到投訴較多的。
(七)一年內沒有接待研學實踐教育團隊,或運行不正常、難以維繼的。
轉自:生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