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雙鴨山:人才“賦能”助力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1-30





      以“人才鏈”賦能“產業鏈”。今年以來,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加快實施“人才興市”戰略,推進“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等省、市人才政策落地見效,圍繞“以產聚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整體工作思路,搭建“校地企”合作橋梁,創新人才引進政策體系,外引內培蓄積發展動能,有效推動專業人才向產業集聚,實現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同向聚合。


      瞄準產業“靶向標”“借船出海”破解企業引才難


      創新人才工作舉措,“借船出海”柔性引進各類人才。


      “使用彈性、管理軟性、服務個性”的原則,圍繞全市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大項目需要,通過顧問指導、業余兼職、項目引才、掛職引才、技術入股、人才租賃等多種形式,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和科研團隊。


      深入華東橡膠材料有限公司、德盟機電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調研、提供服務,與企業負責人進行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困難和訴求,為企業排憂解難,幫助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企業生產中的問題。


      在2023年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審議通過了華東橡膠材料有限公司柔性引進人才議題,計劃逐年為引進人才撥付25萬元生活補助,有效推進政策落實到位、問題解決到位、困難幫扶到位、服務保障到位。


      優化待遇“制度尺”“敲門問需”拓展政策覆蓋面


      聚焦專項引才活動,“敲門問需”助推人才向產業聚集。


      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著眼雙鴨山“六大主導產業”發展需要,開展人才服務“敲門問需”行動,牽頭人社、科技、工信等部門深入黑龍江建龍鋼鐵、集佳電氣等重點企業調研引才需求,向企業發放《雙鴨山市人才政策合集》,宣傳省、市人才政策。


      同時,對全市企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缺口進行摸底,繪制人才招引路線圖,確定優先引進方向和數量,征集企事業單位崗位需求,借助“黑龍江人才周”校園引才活動,將黑龍江建龍鋼鐵、萬里潤達等重點企業人才需求納入市級招聘計劃,以《推進雙鴨山市新時代人才振興實施意見》為依托,制定政策待遇,將企業招聘人員納入人才政策覆蓋范圍,與事業單位招聘人員同等享受生活補貼、人才公寓入住等惠才政策,有效釋放人才政策“紅利”。


      招聘會期間,主動服務民營企業,設立“企業引才專員”,由就業部門工作人員幫助民營企業進校招聘,對接高校資源,降低企業招聘成本,幫助企業招才引智。2023年度“黑龍江人才周”校園引才活動吸引報名9125人。


      圍繞需求“下訂單”“因材施教”破解供需對接難


      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定制式”培訓推進供需精準對接。


      充分發揮市屬高校雙鴨山職教集團“兩院一校”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促進人才培養與用人主體需求精準對接。


      建立“政校企”技能人才培養聯盟,常態化開展校企對接活動,對標企業需求,定制教育、培訓內容,建立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產業學院,與龍煤集團雙鴨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打造智慧礦山產業學院,與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建龍鋼鐵產業學院,搭建起了高校與企業合作互通平臺,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優勢資源共建共享,有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已有1233名學生以準職業人身份進入企業開展實習實訓。


      按需施教,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開設了電商、農村經濟管理等“新農科”專業,聯合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制作農業經營類培訓課程,建立了覆蓋415個行政村、8萬名農戶的學員數據庫,以“大蓬車移動教室”的形式送教下鄉、現場講解,借助科學的管理和培養模式,實現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能提升需求培養農村人才。


      強化引領“風向標”“他山之石”汲取發展新動能


      加強對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教育培訓。


      依托高校優質培訓資源和發達城市區位優勢,舉辦以“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為主題的“天津大學—雙鴨山市優秀人才培訓班”。精選全市企事業單位的優秀人才、青年引進人才走進天津大學參加培訓,幫助雙鴨山市廣大人才更深更近地了解黨情國情、學習產業經驗、交流碰撞思想,切身感受天津市在人才引進、培養、服務等方面的務實舉措和鮮活經驗。


      舉辦全市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培訓班,組織全市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孵化器及在孵企業負責人、各縣(區)科技工作者參加培訓,邀請哈爾濱工業大學高培中心主任、副研究員、管理學博士、教育部KAB創業導師馬欣授課,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自主創新意識,激發企業科技創新活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轉自:雙鴨山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