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優土特產 串起富民鏈 黑龍江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02





      隆冬的黑龍江已是冰天雪地,室內卻是一片火熱景象。在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先鋒鄉,一簾簾黏豆包熱氣騰騰新鮮出鍋;在克東縣克東鎮,一袋袋干菜打包完成準備“飛”向百姓餐桌;在佳木斯市同江市賀子手工編織工作室,一雙雙巧手上下翻飛,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加工完成……


      深挖“土”資源,釋放“特”優勢,延伸“產”鏈條,黑龍江省各地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激活鄉村經濟、生態、社會、文化等多元價值,擦亮“金字招牌”,描繪鄉村產業振興的美好圖景。


      巧手編織致富路


      “在這兒每月能賺1500元左右,既能增加收入,還不耽誤種地和照顧孩子。”趙彥麗是黑龍江省同江市人,近年來,她在同江市賀子手工編織工作室學習了新技能,收獲滿滿。


      和許多農村婦女一樣,趙彥麗過去的生活除了農忙就是家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朋友圈看到了賀子手工編織工作室的招聘廣告。“走出來才發現天地寬了,我們不僅能種好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還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該工作室負責人劉東賀介紹:“工作室創辦兩年來,帶動了周圍許多婦女加入,現在團隊核心成員有30多人。創建這個工作室的初衷就是想帶動大家掌握一技之長,在空閑時間做點'土特產',增加一些收入。”


      據了解,他們編織出的成品主要銷往浙江、安徽、上海等地,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左右。同江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江市不斷鼓勵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支持鼓勵傳統技藝人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鄉村工匠等發展特色手工業,在保護傳承手工技藝的同時帶動就業,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豆包蒸出大市場


      “精選后的大黃米、黑米、大米、玉米、紅小豆、白蕓豆,經過浸泡、研磨、揉面等十余道工序,每個工序環環相扣,要求嚴格……”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先鋒鄉集福村黨支部書記趙忠國用嫻熟的手法邊包豆包邊介紹。


      入冬以來,集福村的黏豆包廠里豆香彌漫。大家挑豆子、煮豆子、搗豆餡,和面、包豆包……熱火朝天卻有條不紊。蒸好的黏豆包外表金黃,口感筋道,是助力群眾增收的“金元寶”。


      “小小黏豆包不僅包裹了家的味道,更是承載了大家的鄉愁。”趙忠國說,現在人們的口味愈發多元化,“今年我們在堅持做黃米豆包、白米豆包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又創新開發了黑米豆包和蔬菜豆包等幾種新口味,既照顧了顧客們的懷舊情緒,又適應了年輕人的新需求。”


      現在,集福村黏豆包廠每天可生產黏豆包900余斤,帶動十余名農戶在黏豆包廠就業,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隨著村直播小站的發展,線上訂單越來越多,當天生產的豆包基本全部售空,七成以上發往省外各地。


      近年來,先鋒鄉不斷強化村級特色產業的宣傳推廣,鼓勵企業注冊商標,打造特色品牌,以品牌效應釋放發展活力,切實提升產品知名度。


      同時,先鋒鄉立足實際,全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實施“訂單+制作+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產銷共享模式,在堅守和創新的加持下,將數百年的“老味道”變成富農增收的新產業。


      干菜飄香出效益


      在齊齊哈爾市克東縣克東鎮致富村食品有限公司干菜加工車間,長長的豆角絲、渾圓的土豆片……一盤盤切好的蔬菜被工人推進烘干機器內,經過快速烘干作業,一袋袋包裝精美的干菜制品加工完成。


      致富村聚焦基礎優勢和發展定位,大力發展當地特色干菜產業,使之逐漸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


      有村民表示,“我們夏天在小菜園種菜,秋天去工廠里做干菜,人忙起來了,賺的錢也多了。”干菜加工項目的投產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也有效促進了村民發展庭院經濟增加收入。


      為了更好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克東鎮致富村和縣民政局駐村工作隊經過前期認真地市場考察,結合本村實際創立致富村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干菜加工項目,總投資25萬元,建設廠房150平方米,新上干菜加工生產線。同時,該公司按照“村集體+企業+農戶”的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對農戶種植的果蔬實行訂單收購,進一步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效益,助力鄉村振興。


      做好特產“土”文章


      在前不久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來自黑龍江省的450款各類特色農產品成為展會上的“明星”產品:肇東市王老寶糧食種植合作社經理王曉杰做客中國農影5G+會客廳,全面介紹了綏化鮮食玉米的營養價值和產品銷售等情況;尚志市楊華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華現場煮的菌湯、黑龍江臻景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乃英烤的肉腸、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陳雨佳燜的石板大米飯……各類特色農產品讓參觀的人們贊不絕口。


      下一步,黑龍江省將重點把握好產業選擇、產品打造、效益提升、具體打法、利益聯結等關鍵環節。做足“土”文章,圍繞原產地、原生態、原工藝,開發具有地域特色、保留鄉風鄉韻、體現當地風情的產品業態;抓細“特”的定位,著力培育“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等地方優勢特色產品,集中資源力量做強;延長“產”的鏈條,統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結好“聯”的紐帶,推動涉農項目與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掛鉤,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讓農民深度嵌入產業鏈條,更多分享增值收益。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政府部門重點建好鄉村道路、冷鏈物流等公共硬件基礎設施,制定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政策、標準等,健全風險防范機制,消除經營主體后顧之憂。(記者 李燃)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