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合作社現在有71戶社員、2265畝耕地,通過一年的摸索經營,再借鑒外鄉鎮的成功經驗,我們發現要想有更高更穩定的收入,就要發展訂單種植。通過召開社員大會,了解種植甜菜的優惠政策后,今年,我們和糖廠簽訂了1102畝甜菜種植訂單,大家都盼著有個好收成、好收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甜地豐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程林淋說道。
為助農持續穩定增收、幫扶企業健康發展,今年,依安縣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甜菜種植優惠政策,每畝輪作補貼可達到50-150元,在高產種植模式上,每畝可享受60元、130元、150元不等的補貼。同時,為防范自然災害,最大程度減少損失,甜菜種植戶全部免費享受55元保費、保額達549元每畝的政策性保險。
“此外,企業還在交售甜菜的含糖量、運費、農機使用等方面給予補貼獎勵,給訂單甜菜種植戶吃了'定心丸',拓寬了增收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穩定優質的原料供應。”依安東方瑞雪糖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李啟源說。今年,全縣甜菜種植面積計劃將達到8.7萬畝。
去年,依安縣上游鄉建明村的依安鵬程明富農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選定的作業區內種植訂單鮮食玉米838畝,畝均純利潤達到1800.5元,比非訂單種植地塊每畝增收300元以上。全縣紛紛開始效仿這一做法,以合作社為載體,進行甜菜、鮮食玉米等多種作物訂單種植,熱度持續升溫。
兩年來,依安縣依托黑土地資源優勢,深挖增產增收增效潛力,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廣泛宣傳、典型示范,整合農民手中耕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家庭農場,探索完善土地規模經營新模式,構建起“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五統一”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同步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金融機構、農資生產主體、縣內龍頭企業、農機托管主體銜接融合步伐,充分利用農民合作社等載體,發展多種作物輪茬種植、多種模式合作進行訂單種植,結出了土地產出效率明顯提升、社員和村集體收入顯著增加、縣內龍頭企業效益大幅提升的多增共贏的豐收果實。去年,全縣新建重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為56個、115個,經營面積18.2萬畝。
實踐表明,依安縣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蹚出了一條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土地增產保障糧食安全、農民和村集體雙增收的預期目標,保護了農民賴以生存的黑土地資源,還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黨群干群之間的距離。
農戶紛紛表示,以往種地靠的是老經驗,種啥作物全憑個人喜好,糧食產量低,不了解政策,信息閉塞,還賣不上好價錢。入股合作社以后,大家抱團取暖,種啥不種啥都商量著來,通過大壟雙行密植技術和大馬力農機具使用,糧食產量顯著增加,與傳統65公分小壟種植相比,玉米畝均增產將近200斤,大豆畝均增產也將近60斤,再加上各項政策補貼和企業點價收購提高糧食價格,合作社效益實實在在擺在眼前,沒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都想方設法爭當社員。
依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軍介紹,依安縣耕地面積426.7萬畝,截至目前,138個行政村組建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191個和132個,經營面積達到83.4萬畝,占全部耕地面積的19.4%,較上年增加了65.2萬畝,已成為帶動社員和村集體增收、推動全縣農業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帶頭雁。
春歸大地,勃勃生機萬物競發。備春耕已在緊張進行中,合作社所需的化肥、良種等生產農資已經紛紛運抵入庫,農資訂購服務訂單種植大幕拉開。今年,依安縣已有150個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與18家企業簽訂鮮食玉米、甜菜、馬鈴薯、大豆等作物種植訂單300余份,種植面積總計達到20.24萬畝。(記者 高偉 通訊員 李樹坤 王阿瑩)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