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黑龍江省大慶市協同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工程攻堅戰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持之以恒防沙治沙、植綠增綠,累計完成造林綠化、封沙育林480多萬畝,治理沙化草原200萬畝,沙區畝均產草量超過100公斤,全年林業總產值超過18億元,全力以赴打造“龍江西部塞罕壩”。
大慶市地處科爾沁沙地邊緣,是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重點地區之一。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地狂風肆虐、黃沙漫天,草原沙化堿化退化嚴重。如今,通過造林育林百萬畝,區域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獲得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優質工程”“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大慶市推進實施“堵西北風口工程”,把以防沙治沙為主的植樹造林工作確定為全市重點推進的大事實事之一,城鄉并聯構建防沙體系、多措并舉實施治沙工程、農林并重放大綜合效益、政社并進凝聚推進合力……全市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治沙經驗并取得顯著成效。
以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新店林場為重心,高標準營造113萬畝集中連片沙地人工防護林,在“西北風口”筑起了兩條長70-90公里、寬5-20公里的綠色生態防護屏障,治理區域森林覆蓋率達30.6%。
創新實施的先固沙后造林、“營養欄”育草治沙、移植草垡“貼膏藥”等治沙思路和技術措施被廣泛推廣應用,治沙育林經驗成果成為全國和省示范典型。
堅持規模治理、圍田造林,建設農田防護林和各類護路林、護岸(渠)林5萬余條,農防林網1.8萬余個,助力全市糧食畝均產量穩定在428公斤以上。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44天,全年林業總產值超過18億元。
每年,大慶市委市政府、石油石化大企業在推進沙化治理項目上履職盡責、同向發力。“十四五”期間,全市累計爭取上級資金10.9億元,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面積90.19萬畝。
今年以來,大慶市把協同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啟動編制防沙治沙規劃,明確全市“十四五”及2026-2030年防沙治沙主要目標、總體布局、沙區生態保護和修復任務及保障機制。
在全省率先編制出臺《大慶市造林綠化工作規范》,力爭今年實現人工造林、草原治理、退化林修復、中幼林撫育等生態建設和成果鞏固項目15.5萬畝。探索創新造林綠化模式,確定“以地養林、以林養林”發展思路,創新“窄帶寬行”統籌拓寬林下可利用發展空間,通過發展林糧、林藥、林果、林菌間作和林下養殖等復合經濟模式,力爭打造全省可復制、可推廣的造林新模式。同時,依托大慶市三北工程林草濕荒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擬投入資金5703萬元,開展草原生態修復12.38萬畝,進一步改善區域草原生態環境,穩步提升草原生態功能,提高草原經營經濟效益。
今年,大慶市已有5個林草項目被列為國家重點推進項目,正籌備召開推進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設工作研討會,組織大慶地區影響力最大、號召力最強、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的公益綠化活動“大鳳帶你去種樹”第13季群眾義務植樹活動。
從頂層科學設計到基層具體執行,大慶市正努力推動沙丘變林海、沙地變良田,力爭打造成“龍江西部塞罕壩”。
轉自:中國綠色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