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綏芬河:縣域經濟活力四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6-11





      2023年,綏芬河外貿實現237.7億元,同比增長28.2%,經濟復蘇、貿易回暖、消費回升、人員回流,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重回全省前10、排名第4位、晉升41位。


      一個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一幢幢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一畝畝高標準農田耕作繁忙……綏芬河人民勇立潮頭、砥礪奮進,處處展現出靚麗新姿。


      “民為邦之本,縣乃國之基。”近年來,綏芬河市全面貫徹中央、省委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系列部署,聚焦區位優勢、先發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提升樞紐能級、貿易能級、產業能級、創富能級,持續做大總量、擦亮特色,縣域綜合實力持續提升,走出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綏芬河路徑。


      暢通縣域經濟循環


      裝載機在材料堆間輾轉騰挪,挖掘機掘地鏟土,自卸汽車穿梭往來,灑水車緊隨其后……日前,在綏芬河市濱綏鐵路施工現場,隨著首個工點進場施工,拉開了今年中歐班列“東通道”綏芬河、滿洲里、同江鐵路口岸后方通道擴能改造建設的序幕。


      綏芬河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是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近年來,綏芬河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成立“大口岸”工作專班,探索鐵路口岸國際聯運“寬軌重出”“窄軌重回”交車模式,公路口岸重進重出及對等運輸取得戰略性破題,中方車輛進出境從日均3輛提升到70輛,單日最高進出境貨車351輛,打破歷史紀錄。成功開通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方式出口貨物,“鐵路快通”監管模式落地運行,開發陸海聯運、中俄直列等特色班列,進出境中歐班列突破2600列。肉類、中藥材進口口岸完成驗收,進境食用水生動物監管倉開工建設,特殊口岸資質達到10項,俄進口商品集散交易市場形成規模,全國70%的俄羅斯闊葉材質地板表板出自綏芬河。


      筑牢縣域經濟基礎


      5月24日,在綏芬河國際跨境電商監管場地,一輛滿載跨境電商出口貨物的貨車正在接受海關關員現場查驗后出境。據統計,2024年前4個月,綏芬河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6.3億元,同比增長27%。


      2023年,綏芬河招引俄百強外貿企業和省內外在綏過貨企業注冊落地,擴大木材、糧食等大宗商品貿易規模,服裝等出口實現翻番,全年新增有實績的外貿企業121家。同時,挖掘貿易新品種,鮮活帝王蟹、牛肉等7個新商品實現首次進口,汽車、農機等出口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高附加值產品貿易占比提升12.7%。此外,推動傳統商貿向新業態新模式轉型,市場采購貿易突破10億元,跨境電商貿易額突破20億元、增長3倍,互市貿易額占全省75%,帶動快遞發件量達到3900余萬件,居全省縣域首位。


      增強縣域經濟動能


      “開通區內直轉業務后,我們公司全年能節省區外倉儲和區內裝卸費用80余萬元,物流運輸費用也將節省30余萬元。”日前,我省首單“區內直轉”業務正式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落地,得知這一消息后,豐緣(綏芬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張民喜上眉梢。


      投資熱土敞開懷抱,發展的綏芬河后勁十足。近年來,綏芬河與北京、上海、深圳商會建立區域合作關系,天津供銷集團汽車產業園、北京天府盛邊境云倉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實際利用內資增長70%。北大荒俄糧進口加工、首站冷鏈商品集散港等項目投入運營,對俄蜂產品加工等一批引領型的產業項目加快建設,龍江交投互貿加工產業園、辛巴赫精釀啤酒等老項目不斷追加投資,推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型發展。實施“管委會+公司”改革,推行“一區多園”模式。綜保區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全國排名提升5位;邊合區貿易突破50億元,拉動全市進口產品落地加工率達到60%以上。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走進綏芬河市綏芬河鎮綏東村特色農業發展基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大棚映入眼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幾年前,綏東村建立了三大特色農業發展基地,基地面積100余畝,共有大棚80余棟,年產值達260余萬元。


      爭先晉位,敢為人先。近年來,綏芬河積極打造綏芬河自貿試驗區企業家和青年創業人才集聚平臺,推進興邊富民,2023年,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位列全省縣域第一位、第二位。促進以商帶農增收入,建立“龍頭商貿企業+產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發展模式,合力推廣木耳、蔬菜等富硒作物種植,產值相比普通木耳提高24.5%,藍洋經貿公司獲批國家級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維多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項目。釋放電商消費聚人氣,成功舉辦中國主播龍江行“買俄貨就來綏芬河”、黑龍江首屆俄蟹節等系列消費活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20億元,限上企業達到116家、居全省縣域首位。電商企業發展到163家,從業人員近4000人,在各大電商平臺開設網店2100多家。密切交流合作擴影響,舉辦中國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等大型活動,簽署全省首個縣級城市國際友城協議,恢復中俄免簽旅游團隊通關業務,全年接待游客198萬人次,比2019年增長83%。(張明宇  記者 杜懷宇)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