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龍江大地,處處洋溢著盎然生機:水稻開始分蘗,玉米進入拔節期。一望無際的黑土地上,泛出層層疊疊的綠意。
“我市玉米5月1日左右基本播種完畢,播期墑情好、溫度高、雨水好。”肇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叢譯鋒介紹,進入6月以來,低溫多雨對苗期長勢略有影響,不過近日溫度升高,光照充足情況下玉米會快速生長。
“齊齊哈爾地區常年干旱,今年雨水增多對我們有利,苗情整體看比去年強一些。”齊齊哈爾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唐海波告訴記者,目前看玉米長勢最好,龍江縣有的可見葉已達16片。“天氣預報說這一周全是高溫,正好適合弱苗升級。”
哈爾濱市雙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研究員張文成,這些日子天天泡在玉米地里,“我們鏵鎰農機合作社聯合社示范區的這塊玉米田是5月15日出苗,受低溫影響,前期生長略緩。氣溫明顯回升后我們通過采取中耕深松散墑增溫和噴施葉面肥等技術措施,促進了作物快速生長。目前,玉米處在拔節期至小喇叭口期,與去年相當。”
關鍵舉措補短板
記者撥通唐海波的電話時,他正在下鄉,“現在我們主要忙這么幾個事兒,一是能鏟趟的地塊加快鏟趟,放寒增溫利于作物生長。該追肥的玉米地塊抓緊追肥,增加生長后勁兒。少數種在低洼易澇地塊的大豆,前期長得較小,現在就要噴一些植物生長劑來促進增長。第二件事兒就要重點關注病蟲害,蟲口奪糧,關鍵是治小治早治了,絕不能因為蟲子導致糧食減產。還有一個就是防汛和抗旱,兩邊兒都得顧及到,尤其是個別地方容易內澇,都要同步來考慮。”
唐海波介紹,這兩年推廣的大壟密植水肥一體化技術,在今年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說像前期我們旱區缺水的時候,通過水肥一體化直接進行澆灌,對旱情的緩解有很大好處。為啥‘龍甘泰’地區苗都好,就是因為上了很大部分的水肥一體化項目。目前追肥這塊兒也是通過這套系統。現在有的地方玉米已經長到一人多高了,進去施肥就不太適合,通過這一套先進技術系統,直接就灌進去了,所以對提升糧食產能非常有效。”
叢譯鋒也深有同感,“今年肇東市20個鄉鎮落實20萬畝大壟雙行—水肥一體化種植任務,下一步我們要充分發揮水肥一體化技術優勢,在玉米生長關鍵時期,精準滴水滴肥,促生長、促早熟、促豐產,爭取實現項目區玉米平均畝產提高100公斤左右。”
“由于前期低溫寡照,今年這水稻發育有點慢。”黑龍江孫斌鴻源農業開發集團總經理孫斌告訴記者,“現在看田間莖數不足,只能后期通過田間管理獲取大穗兒和增加粒兒重來提高產量。”孫斌說,今年的蘗肥基本上就跟往年不一樣了。因為今年分蘗期間低溫多雨,蘗肥使不上勁,有可能蘗肥過剩,導致無效分蘗的增多和延長分蘗期以及延長基部節間長度增加倒伏機率。“所以我們建議農戶馬上控蘗,讓秧苗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加快轉換過渡,后期再通過適期適量追施穗、粒肥的方式增加穎花數量獲取大穗和增加粒兒重來增產。”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我省有力推進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通過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配套,打造更加穩固安全的“大糧倉”。同時,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省農業農村廳堅持每月與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溝通會商,及時分析研判災害影響,編制《全省2024年抗洪澇抗干旱及防范應對強對流天氣工作預案》,針對干旱、洪澇等災害分別提出抗災救災指導措施。依托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服務公司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在全省農村建立區域農機服務中心101家,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1282支、隊員12520人,農用水泵2.2萬臺、履帶式拖拉機1604臺、履帶式收獲機1.3萬臺。落實國家種子儲備任務280萬公斤、省級救災備荒種子儲備任務115萬公斤,可滿足約140萬畝災后生產用種需求。
因地制宜出實招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借助中國農業大學(肇東)實驗站專家技術優勢,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全部下鄉,指導種植主體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叢譯鋒說。
省農業農村廳針對當前生產實際情況,向全省發出了農業生產建議。旱田上,做好抗澇防旱工作,加強中耕管理,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濕澇地塊要搶抓晴好天氣,當機車能進地時抓緊深松中耕,建議采用雙鏟深松,大豆田要加裝護苗器以防壓苗、傷苗,通過深松、鏟趟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及土壤通透性,減輕雜草危害,加速土壤養分的分解和轉化,促進根系的生長和營養吸收,為后期生長發育、優質高產奠定基礎。適期科學追肥。玉米即將進入小喇叭口期,還未追肥地塊,尤其是長勢弱的地塊要抓緊時間結合中耕進行追肥;已追肥玉米田有缺素或個別苗小、苗弱的地塊也要及時噴施葉面肥,可選擇尿素加磷酸二氫鉀加中微量元素噴施。大豆應根據苗情長勢酌情使用葉面肥,可葉面噴施氨基酸類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硼鉬肥等補充營養,長勢弱、有藥害的地塊可添加蕓苔素內酯一同噴施,做到“一噴多效”。
針對水田,省農業農村廳提出適時追施調節肥,要做到看天看苗施肥,哪兒弱施哪兒、哪兒黃施哪兒。及時撤水曬田,防治病蟲害。重點做好負泥蟲、稻水象甲、二化螟與紋枯病、稻瘟病的監測和防治。
記者從省氣象局了解到, 早在今年3月,他們就對做好今年農業生產氣象保障服務進行安排部署。對接全省各級農業部門服務需求,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強化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病蟲害預測預報、點對點直通式氣象服務、專業為農氣象監測網點建設以及智慧農業和農業保險等服務。
田間地頭送良方
“我是省農科院綏化分院景玉良,我現在在望奎縣的大豆田,今天我給朋友們講講大豆田積水后該怎么辦?”“我是省農科院耕作所錢春榮,我在巴彥縣給大家講講玉米田間淹水怎么辦?”……在田間管理的重要階段,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省農科院13個包片專家技術指導組和市、縣、鄉農技人員深入一線開展指導服務。截至7月1日,全省各級共派出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6900余人次,確保每個受災點技術人員實地指導全覆蓋,全面提升各地田間管理和農業防災減災質量。
據了解,為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大力開展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省農科院連續兩年牽頭建立專家包聯13個地(市)工作機制。今年入春以來,組織18個分院(所)、212名科研專家,建立了13個包片技術指導小組。指導小組通過開展推廣應用優良品種、突出良技集成示范、推動農機裝備升級、加強農業防災減災等舉措,為我省主要糧食和大豆油料作物“穩總產、提單產”保駕護航。
“截至目前,各指導組實地踏查了哈爾濱市、綏化市、雞西市等13個地(市)的103個鄉鎮,圍繞大豆、玉米、水稻三大作物開展排澇減災技術指導139次。”省農科院農技推廣處處長馬冬君介紹,專家們同時拍攝、錄制大豆、玉米、水稻科技減災短視頻60余部,農技推廣處第一時間剪輯后通過各媒體平臺陸續對全省廣大農民發布,增強農民抗災自救的信心,確保今年我省糧食豐產和農民增收。(記者 周靜)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