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打通“兩個端” 壯大新質生產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24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如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省工研院)結合多年積累的經驗,以體系化思維加強科技力量協同與資源要素整合,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從而搭建出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的機制和平臺,切實把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打通堵點“雪中送炭” 讓好成果精準對接好企業


      深度打通科技創新的“供給端”與“需求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本著這一宗旨,省工研院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真實需求與痛點,通過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等多種方式,將科技成果精準輸送到企業手中,助力企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在了解到樺南農盛園食品有限公司希望尋求省內高校院所圍繞紫蘇高值化與梯次利用方面開展技術合作時,我們為其對接了省農科院食品研究所管立軍教授團隊。”省工研院技術開發部相關人員介紹,在為企業精準對接科技成果的同時,還輔導企業與省農科院食品研究所合作申報2024年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


      “目前技術研究院已建立起來,主要圍繞紫蘇籽烘焙產品工藝研究、紫蘇多糖分離純化工藝研究、紫蘇復合沙棘果汁和樺樹果汁配方和制備工藝研發、紫蘇油納米顆粒生產工藝研究等四個方向開展合作,將進一步延伸拓展紫蘇精深加工產業鏈條。”樺南農盛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力飛說。


      華耐視(哈爾濱)智能檢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耐視智能)也是在省工研院的精準對接下,突破技術瓶頸步入發展快車道。


      華耐視智能成立于2020年,其母公司哈爾濱島田大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鵬工業)是一家擁有20余年歷史的高端工業精密清洗裝備制造企業,在全國汽車動力總成細分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幾年前,大鵬工業憑借對汽車行業需求的深入洞察,決定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加大在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的投入,從內部孵化出了華耐視智能,開啟“二次創業”之路。


      “二次創業”的路并非一帆風順。“公司成立之初,核心研發團隊只有幾個人,研發能力不足,有的產品遇到研發瓶頸只好暫時擱置。”大鵬工業董事長李鵬堂說。


      轉機發生在2021年。當年在省工研院的對接下,華耐視智能與哈工大計算機學院及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加速了新產品研發進程。


      “哈工大的優勢是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積累和強大的研發能力,島田大鵬的優勢是在汽車行業精耕細作多年進而掌握豐富的應用場景,并有高端裝備制造的設計制造集成能力,二者相輔相成、優勢互補,能真正實現產品落地。”李鵬堂說。


      在產學研合作推進下,華耐視智能用短短兩年時間,開發出“衛士”“碩士”“博士”“紳士”“騎士”“謀士”六大產品系列,可應用于汽車零部件結構件空間位置測量、表面缺陷檢測、總成裝配檢測、孔內壁檢測、漆面檢測以及汽車生產線視覺算法平臺等各種場景,應用在動力總成、車身、底盤、總裝等各類需要質量檢測的生產環節。目前,企業訂單實現翻番增長。


      實踐證明,省工研院通過打通供給和需求“兩個端”,不僅有助于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題,推動形成更加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同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服務保障,真正實現了創新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專業“把脈”對癥“下藥” 全要素助力企業駛入快車道


      “2023年落地哈爾濱,2024年就實現銷售收入成倍增長,今年還能再翻一番!”哈爾濱宇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善科技)總經理李亞澤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信心滿滿。


      “企業的翻番增長,我認為首先是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方向。”李亞澤介紹,落地哈爾濱前,企業主要是做GIS和北斗信息化平臺研發,測繪、遙感等服務,北遷后,在省工研院的專業指導下組織多次研討會,最終幫助企業圍繞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規劃確定了以農業遙感、智慧農業、新能源發電為主要發力領域的發展策略。


      2018年3月在武漢光谷成立的宇善科技,主營業務為以北斗、GIS、遙感、數字孿生等技術手段,融合地理空間及物聯數據,在林業、農業、新能源、管網等領域提供數字化服務。公司技術團隊90%為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南交通大學等985、211高校的博士、碩士組成。擁有較強的持續創新能力,現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38件。


      “做技術我們是專業的,但在政策的把握和市場開拓上還很欠缺。”李亞澤說,接觸到省工研院后,企業打開了快速成長的一扇門,贏得了發展新空間。


      2023年7月,在省工研院輔導推薦下,宇善科技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哈爾濱賽區)”,并榮獲“引智組”第二名。在企業遇到異地財務數據轉移認定困難等問題時,省工研院積極向上溝通,建立綠色通道,輔導其順利通過2023年第三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目前,省工研院正在幫助企業對接人才,幫助企業打造一支敢打敢拼、態度認真、技術過硬、管理規范的隊伍。


      “落地哈爾濱后,省工研院從辦公場地、政策解讀、人才招聘、成果轉化、客戶推薦、銀行融資等全方位給予我們支持和幫助。”李亞澤說,在融資方面,積極對接金融機構,并向銀行機構介紹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創新潛力等優勢,起到了很好的“背書”作用。2024年,企業即獲得了建設銀行低息貸款。同時,省工研院積極幫助企業對接客戶,并帶著企業的技術團隊去交流,助力企業打開市場。目前宇善科技已與北大荒集團、黑龍江省建設投資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黑龍江公司、中國能源投資集團黑龍江電力公司、哈爾濱鐵路局、黑龍江水利投資集團等單位建立聯系,并陸續展開業務合作。


      同樣受益于省工研院全方位專業化服務,2020年成立的哈爾濱邦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邦定科技)實現加速成長。


      該企業團隊依托哈工大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且公司技術負責人為我國高層次人才,符合《黑龍江省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措施實施細則》要求,省工研院企業發展部為該公司制定了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計劃書,明確各項發展指標任務,促成邦定科技2023年成功備案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并獲支持經費。為進一步加強企業技術支撐,省工研院還為邦定科技引進哈工大應屆博士畢業生劉貴銘,主要開展技術研發工作。2024年,劉貴銘博士作為“半導體裝備用氮化鋁陶瓷靜電卡盤焊接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申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點領域專項項目成功獲批,獲得項目經費支持。


      牽手“兩端”加速“落地” 讓科技創新潛力充分釋放


      省工研院院長付強表示:“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但科技成果的轉化并非易事。省工研院作為連接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橋梁,必須充分發揮其平臺功能,用專業服務打通‘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壁壘,將科技創新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據介紹,為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加速我省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僅2024年,省工研院連續舉辦先進技術成果系列路演對接交流活動20場。其中,服務市(地)產業專場8場,覆蓋了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雙鴨山、鶴崗、綏化、大興安嶺等多個地市,精準對接了各地市產業發展需求;24個新質生產力產業領域專場11場,涉及海工裝備、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電力裝備、人工智能、醫療裝備、節能環保裝備等多個前沿領域,助力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推動我省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共發布路演項目84項,其中高校院所60項,企業22項;活動共促成產學研合作11項,合同總金額達1554.91萬元。


      “先進技術交流活動不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會,更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更加明確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牽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基本路線,為企業與高校院所之間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礎。”付強說,活動中,省工研院項目團隊可以收到來自市場的直接反饋,對優化成果的技術路徑等提供了重要價值,讓供需雙方進一步完善和調整自己的商業計劃和策略,將“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為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開辟了新路徑。


      金融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支撐,國內外經驗證明,科技型企業的創立與發展壯大,離不開長期耐心資本的參與投入。省工研院匯聚各種金融資源,通過有效合作搭建起“政策擔保+科技貸款+項目資助+天使基金+風險投資+上市服務”的全鏈條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著眼未來,聚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目前,省工研院共與43家金融機構合作,為26家企業獲得擔保授信額度超10億元,助企投融資超1億元,并成為黑龍江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推薦單位。


      據悉,未來省工研院將繼續在省科技廳的正確領導下,以“服務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為根本,匯聚資源“千手”做服務,精準對接“牽手”搭橋梁,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策源地”。加大對先進技術交流活動的支持和投入力度,進一步拓展活動的覆蓋范圍,不僅要深入更多地市和企業,還要吸引更多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參與其中,實現更廣泛的資源整合和協同創新。同時,加強對活動成果的跟蹤和服務,為達成合作意向的項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確保科技成果能夠真正落地轉化,成為推動龍江科技強省建設和產業振興的重要引擎。(記者 薛婧)


      轉自:黑龍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