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政務服務大廳,物流公司負責人鄒先生手持剛打印的信用修復證明正在辦理業務。“過去兩年沒解決的異地處罰記錄,現在通過‘四城通辦’機制,半個月就全部修復完畢了。”鄒先生說。
鄒先生遇到的變化并不是個例。長期以來,跨省經營的交通運輸企業遭受行政處罰后,信息修復要往返多地提交材料,耗時數月甚至數年,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信用枷鎖”。
近年來,黑龍江省針對跨區域信用修復難題推出創新實踐。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以問題為導向,構建起“跨省四城通辦+省內七城聯動”的雙層服務體系。在省內的佳木斯、伊春等七市形成互認機制,實現信用修復“就近辦、一次辦”。
今年6月,哈爾濱市以香坊區、尚志市為試點,率先探索信用修復“異地通辦”,主動溝通4個直轄市、3個省會城市、39個地級市、2個縣級市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全市1個多月以來幫助21家交通運輸企業修復235條行政處罰失信信息,解決了企業跑了兩年多的“老大難”問題。
2024年8月,七臺河市勝開運輸有限公司因交通運輸違法被雙鴨山市交通運輸局行政處罰后,因異地處罰信息不通導致修復受阻,企業負責人多次往返兩地仍無法完成信用修復。七臺河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獲知勝開運輸公司的困境后,立即與雙鴨山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聯合啟動跨區域協作機制。通過云端數據共享平臺,兩地實時同步處罰信息,七臺河“信用管家”團隊全程代辦材料核驗、整改證明出具等流程,企業無需跨市奔波即可完成信用修復申請。
勝開運輸公司僅用兩周時間便完成信用修復,不僅保住了即將到期的銀行貸款資格,更通過修復后的信用資質獲得新增融資支持。這項改革重塑了政務服務形態,更推動形成“多領域協調、多城市聯動”的信用生態。通過建立跨區域標準體系、智能匹配系統和“修復承諾+信用檔案”機制,規范了操作流程,強化了監督保障。
下一步,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將統一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簡化信用修復申請材料,壓實信用修復辦理責任,全面推行行政處罰決定書和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達”,確保經營主體第一時間知曉信用修復有關政策,進一步完善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制度,持續優化龍江營商環境。
從“多地折返跑”到“云端高速路”,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通過打破“屬地管理”思維建立協作機制,變“企業申請”為“政府主動”。在這場信用修復的“跨城接力”中,黑龍江正以改革創新之筆,書寫著新時代政府服務的溫暖答卷。(作者:李心然 )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