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黑龍江省廣袤富饒的黑土地上,正上演著一場場特色種養的生動實踐。同江市的香瓜、密山市的刺嫩芽、虎林市的刺五加、五大連池市的蛋鴨……黑龍江各地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特色農業發展路徑。通過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這些特色產業不僅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更為當地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黑土地長出“黃金果”
走進同江市樂業鎮曙平村的香瓜種植基地,翠綠的藤蔓下綴滿了金黃飽滿的果實,種植戶們正在采摘成熟的香瓜。
“基地配備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目前種植了20多畝香瓜,一年可以收獲兩茬半,在氣溫適宜的種植周期內,甜瓜的采收期可持續3個多月。一坰地扣除成本后,一年差不多能掙7萬-8萬元,經濟效益明顯優于傳統大田種植。基地出產的香瓜主要供應精品超市和自營攤位,采取直銷模式,不經過中間商,也有部分香瓜銷往北京、海南三亞等地,我們通過快遞發貨。除了香瓜,基地里還種植了西瓜等其他瓜類,西瓜馬上也要上市了。”種植戶張貴海說。
這些品質優良的香瓜背后,藏著種植戶們的“甜蜜秘訣”。在香瓜生長期,種植戶堅持施用以發酵大豆制成的有機肥。這種肥料不僅能改良土壤結構,還能讓瓜果吸收到豐富的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在果實成熟期,種植戶采用“紅糖牛奶”增甜技術,科學配比的紅糖能提供天然糖分,牛奶中的乳脂與氨基酸能促進果實的糖分積累,讓香瓜甜度更高。
采收期間,不時有路過的游客停車詢價,品嘗香瓜。“路過這個瓜攤,老板給我切了一塊香瓜。這瓜真是又脆又甜,我準備多買點帶回家。”游客唐慶福說。
當下,同江市曙平村的桃子也迎來了豐收。溫室大棚中,紅艷艷的油桃、金燦燦的蟠桃、粉嘟嘟的毛桃綴滿枝頭,果農們穿梭在桃樹間進行采收。
“這個溫室大棚里種植了200余棵桃樹,桃子的畝產量預計能達到6000-8000斤,單日最多能賣出200多斤桃子,今天已經有客商前來采購了。”大棚負責人王千鵬介紹,采收下的桃子通過“線上訂單+線下采摘”模式進行銷售。除了桃子,大棚里還種植了葡萄,預計20多天后成熟上市。
近年來,同江市立足寒地黑土資源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通過“品種改良+智慧農業”發展模式,推動水果產業提質增效,打造出三村富特櫻桃、街津口草莓、樂業鎮香瓜等特色品牌。如今,這些甜蜜的果實已成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黃金果”。
山野菜變成富民產業
在密山市富源鄉,農戶房前屋后的“巴掌地”正在被盤活,特色種植產業讓傳統農家庭院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富源鄉敏銳捕捉市場機遇,鼓勵民強村、珠山村、富源村的農戶利用自家庭院和村集體公共用地種植刺嫩芽。刺嫩芽是原產于我國東北的一種山野菜,其嫩芽部分口感鮮嫩、營養豐富,可以涼拌、炒食、做湯、做餡等,其根皮、莖皮及葉可入藥。
與此同時,富源鄉積極探索創新銷售模式,采用“公司+村部+農戶”訂單模式,將刺嫩芽銷往全國。
在虎林市,刺五加成了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近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期間,黑龍江省雞西·虎林刺五加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首屆院士專家高峰對話舉辦。期間,6個合作項目簽約,總金額達4億元。
此次簽約涵蓋種苗繁育、仿野生栽植、加工制造、成果轉化等多個關鍵環節。活動中,虎林市政府與多家當地骨干企業簽署了項目合作協議,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企業達成合作,共建“刺五加科技小院”,推動科研成果向產品轉化。這些項目的達成將打破虎林刺五加產業“資源型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低”的局限,標志著產業由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鏈式發展轉型升級。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刺五加的根和莖被列為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虎林市林地資源豐富,野生刺五加種植面積76萬畝、總儲量約2萬噸,規劃仿野生種植面積34萬畝,年可預采總量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目前,虎林市共有16家涉刺五加企業,覆蓋藥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等多個品類。2024年,虎林市刺五加產業產值達2.31億元,成為區域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柱。
據了解,虎林市正在構建科技支撐體系,為刺五加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長期動力。目前,該市已建立3個黑龍江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5個黑龍江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虎林正致力于實現從原材料輸出向科技成果轉化、品牌化運作、市場化推廣的轉變,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刺五加種植、加工、銷售基地。
“礦泉蛋”帶火養殖業
五大連池市擁有珍稀的礦泉資源,近年來,特色養殖產業為當地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該市依托蛋鴨養殖產業,打造“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產業格局,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逐漸打響了“礦泉”品牌。
走進位于五大連池市新發鎮德都村的勝利水庫礦泉鴨養殖場,嘎嘎聲此起彼伏。養殖人員推開鴨舍的門,鴨群沖出鴨舍,在水中嬉戲,場面很是壯觀。
“鴨子早晨吃玉米、豆餅、麩子制成的混合食料,產完蛋會到水庫里活動,吃水庫里的魚蝦、河螺,所以我們養的鴨子產的蛋個大、質量好,腌制后易出油,口感非常好。”該養殖場的技術員張國介紹,養殖場出產的鴨蛋深受消費者歡迎。
“今年,我們養殖了1000余只鴨子,每天的產蛋量在950枚左右。現在,養殖場已與當地超市達成了初步銷售協議,預計今年的產值在40萬元左右。”該養殖場負責人張鑫磊表示,明年,養殖場將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預計養殖鴨子3000-4000只。同時,將線下銷售范圍擴大到五大連池市周邊,同步進行線上銷售,讓更多消費者吃到養殖場出產的“礦泉蛋”。(記者 高偉)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