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賦能黑土地 黑龍江農業“鏈就”發展新圖景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5





      在黑龍江廣袤黑土地上,農業發展正經歷深刻變革。當“數字基因”融入傳統農耕,從種植到銷售全鏈條被重塑,一幅現代農業發展新圖景徐徐展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數字破冰,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本


      “過去拿土地證貸款至少要跑一個月,現在手機點一點,很快就能到賬。”黑龍江農戶的樸素對比,道出了“農業大數據金融服務平臺”的實效。長期以來,農民授信不足、貸款“難慢貴”以及銀行風控瓶頸,是阻礙農村發展的頑疾。為了切實破解難題,黑龍江省農投集團(以下簡稱龍江農投)以衛星遙感數據與土地確權信息為基礎,構建“大數據畫像”,將靜態的土地資源轉化為可流通的信用資本。平臺與10家銀行深度合作,累計投放貸款突破1800億元,顯著降低利息、縮短周期,被農業農村部譽為“中國農村金融1.0標準范式”。這一獲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通報表揚的實踐,正在重塑農村信用體系——當每一寸耕地擁有數字身份,金融活水便能循著數據脈絡精準灌溉,為糧食安全注入堅實的“金融血液”。


      智慧管控,重構農業風險與生產范式


      “以前種大豆,啥時候施肥、打藥全憑經驗,心里沒底。現在好了,手機成了新農具!”在黑龍江省綏化的大豆田里,一位種糧大戶指著手機屏幕高興地說。屏幕上,“農業智慧鏈云平臺”正清晰地展示著包括他家地塊在內的大豆產區的墑情、苗情,還推送了精準的種植方案、推薦的農資采購信息以及潛在的市場對接渠道。“平臺就像請了個‘農田保姆’,啥時候該干啥、買啥劃算、賣給誰合適,心里都亮堂了。”農戶樸實的笑容,正是數字賦能農業生產最生動的注腳。這個被國家數據局評為“數字中國建設首批典型案例”的智慧平臺,正是龍江農投打造的“農業智慧鏈云平臺”。平臺系統中,上億畝黑土地的耕、種、管、收數據實時流轉。它以天上的衛星“眼睛”和地里的AI“大腦”為核心,像一根無形的“智慧鏈”,把原本分散的小農戶、合作社、加工廠緊密聯結起來。通過這種“鏈條式、規模化、集約化”的模式,為破解“小農戶如何對接大市場、融入現代化大農業”的老大難問題,提供了一把實實在在的“金鑰匙”,讓農民不再單打獨斗。


      價值躍升,數字紅利滋養振興發展沃土


      “掃一掃這個‘數字身份證’,就能親眼看著認養的水稻從育苗到收割的全過程!這種看得見、信得過的好米,吃著才安心,貴點也值!”在“線上認養”小程序后臺,一位上海消費者的留言格外醒目。這正是龍江農投借助騰訊公司的互聯網平臺力量與區塊鏈技術,為龍江農產品量身定制的價值躍升新路徑。每一袋龍王廟大米、每一瓶白樺樹汁,都擁有了可全程追溯的獨特“數字名片”。區塊鏈技術確保了生長記錄的不可篡改,互聯網則打開了直達億萬消費者的“高速曝光通道”。這種“線上認養+全程追溯”的創新模式,讓優質農產品成功跳出了“優質不優價”的困境,實現了品牌溢價,為龍江特產開辟了高端化、定制化的新市場,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數字紅利”。


      高校+基地+農戶,培育黑土地的“數字新農人”


      “無人機巡田、手機看墑情,現在種地沒點數字技能可不行。”在黑龍江省拜泉縣的培訓基地,正通過“高校+基地+農戶”模式培育黑龍江的新型職業農民。龍江農投與中國科學院、深開鴻等合作建立的人才轉化基地,聚焦無人機操作、電商營銷、數據平臺應用等技能,已為省內7個縣區培養數千名掌握無人機操作、數據平臺應用的“數字新農人”。當“會用數據”成為新時代農民的必備技能,黑土地將迎來人力與智力的雙重覺醒,為農業現代化注入可持續的“人才引擎”。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