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佳木斯:農業旅游特色濃


    來源:中國旅游報   時間:2017-07-06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黑龍江消夏旅游體驗周主題推介會上,黑龍江推出的主題夏季旅游產品備受旅行社及與會者關注。會上,佳木斯市推出的“旅游+農業”凸現亮點。佳木斯市市委常委、副市長鐘文將1噸佳木斯優質大米作為獎品送給現場的幸運嘉賓,這份禮物飽含黑土深情,源自綠色生態,代表健康祝福,獨特的營銷方式,吸引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確定方向 農產品助旅游發力
     
      佳木斯市位于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是國家商品糧重要基地和全國綠色農業示范市。憑借良好的生態環境,佳木斯市已連續六年榮登“中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排行榜,極佳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孕育出了以佳木斯大米、大豆為代表的優質旅游特色產品。
     
      鐘文介紹,全國農業看龍江,龍江農業看三江。佳木斯市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今年初佳木斯提出了“旅游+農業”的戰略方向,促進旅游業與農業相結合,即以開發建設特色農業旅游項目和產品為切入點,突出“三江平原黑土地,魅力東方第一城”的主題概念,將華夏東極、赫哲民俗、森林濕地、農業旅游、冰雪旅游、出境旅游等產品作為子概念整合推出。而佳木斯大米獲得國家地理標識認證,無論在產量、品質上,還是在產品規模化、系列化上,均在全國、全省保持領先地位。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將佳木斯農產品作為旅游商品推廣出去,佳木斯大米O2O體驗店于今年年初上線,同時也是整合地方農副產品和俄羅斯商品資源的重要載體,線上線下齊發力,力求將體驗店打造成為佳木斯地區的綜合型旅游地方特色產品的銷售展示中心。
     
      農業生態 打造品牌效應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農業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再靠‘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的要求,佳木斯市積極推進“旅游+農業”,相互融合,借力發展,推出了一系列農業旅游產品和項目。
     
      佳木斯市旅發委主任常文興表示,佳木斯作為“生態米都”,就是提供給游客最為生態的綠色產品、壯美的農業景觀,近年來,相繼推出了百公里綠色水稻長廊、萬畝大地號和現代農業科技觀光園等特色農業旅游項目。形成了“車行有綠廊,人在綠中游”、“仰望觀飛鳥,俯瞰稻田畫”、“地上有機稻,水中魚蟹鴨”農業與旅游相呼應的美麗畫卷。這種現代化大農業景觀帶給游客的是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
     
      “稻田為景區,公路是通道,自駕游客可以在公路的任意地點停留,體驗大農業的勃勃生機。只有在佳木斯,才可以看到像大海一樣一望無際的稻田。夏天是綠色的,秋天是金色的,景色甚是壯觀。目前,綠色水稻、有機水稻、鴨稻、蟹稻、魚稻已形成品牌。新峰農業園、五糧純生態農業也園也成為代表佳木斯現代農業和有機水稻觀光的亮點。佳木斯市的富錦市正在建設萬畝水稻公園,打造景觀稻田畫、稻草人王國、水田棧道迷宮、海稻水世界、稻田濕地、觀景熱氣球、濕地水車、稻田泥沙水塘、海“稻”船、生態大棚、生態循環農業等景觀(點),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常文興說。
     
      常文興表示,近年來,佳木斯市鄉村旅游呈現出開發有力、高潮迭起的發展態勢。佳木斯市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農村產業。現有16家鄉村旅游示范點,25個特色旅游村,郊區曉麗葡萄采摘園、西太平葡萄采摘園,北大荒綠色莊園、郊區敖其赫哲新村、富錦朝陽民俗文化村、同江街津口赫哲壁畫小鎮、八岔鄉赫哲文化村等,在這里可以充分體驗農家生活,感受鄉土氣息和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
     
      目前,佳木斯市旅游要形成品牌和集聚效應,開發新興旅游產品,發揮農業生態資源優勢,將現代農業、少數民族民俗、自駕游、邊境游等產品作為重點,將旅游產業做實做強,讓綠水青山變成真正的金山銀山。
     
      特色旅游 建立綜合型大景區
     
      近幾年,佳木斯不斷加快三江特色旅游帶建設步伐,著力打造重點景區的整體開發及配套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旅游資源和產品開發水平。
     
      據了解,為充分挖掘界江、濕地、極地、森林、冰雪、農業、民俗、歷史文化等特色旅游資源優勢,把旅游業發展成支柱產業,佳木斯推出了以撫遠華夏東極景區、黑瞎子島為重點的中俄界江主題游;以湯原大亮河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為重點的休閑養生度假游;以同江街津口民俗文化村為重點的赫哲民俗游;以三江濕地、富錦國家濕地公園、三江平原濕地宣教館為重點的濕地生態游;以富錦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七星農場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重點的現代農業觀光主題游;以松花江冰雪大世界、郊區臥佛山滑雪場為重點的冬季冰雪主題游等特色鮮明的生態旅游線路,逐步形成撫遠、同江、富錦、湯原四大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生態旅游集合區。
     
      據常文興介紹,佳木斯交通便利發達,已開通北上廣深、韓國首爾、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等多條國內國際航線。因區域優勢,佳木斯的文化、教育、醫療、科技、餐飲等一系列配套服務都遠超周邊城市。作為黑龍江省東部地區城市集群的中心區域和交通樞紐,佳木斯正著力打造“兩小時經濟圈”,輻射鶴崗、雙鴨山、七臺河、雞西、伊春等五個城市,總覆蓋人口1200萬。2018年,哈佳快速鐵路,中國同江大橋將要開通。目前,佳木斯在推動“全域旅游”創建工作中,要將佳木斯的整體服務水平再提升一個臺階,打造成一個綜合型的“大景區”,成為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的集散地城市。(本報實習記者楊亮)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黑龍江佳木斯:大米添“顏色”農業有“特色”

      橙黃色的胡蘿卜素,淡黃色的檸檬酸,暗紅色的益生菌原液,白色的硒酸鹽……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五良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幾十個存放營養液的瓶瓶罐罐五彩繽紛、排列整齊,整個益生菌車間如同化學實驗室一般。
      2017-05-24
    • 黑龍江佳木斯市做大做優農機建材產業鏈

      近年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圍繞推進國家綜合農機制造中心建設,謀劃實施一批產業項目。在鞏固小麥、大豆收獲機械基礎上,發展玉米、水稻收獲機械、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及甜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收獲機械,建成全國較大的收獲機械制...
      2017-05-28
    • 黑龍江佳木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

      在鞏固小麥、大豆收獲機械基礎上,發展玉米、水稻收獲機械、半喂入聯合收割機及甜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收獲機械,建成全國較大的收獲機械制造基地。
      2017-06-02
    • 農業調結構黑龍江佳木斯發力“優新綠”

      時下,黑龍江佳木斯各地陸續上演了將水田變“綠洲”的神奇畫面。在水田區,這邊運苗機隆隆作響田埂穿行,那邊插秧機已經將一簇簇嫩綠扎進黑土地。種植結構調整播種下新希望,更讓春耕生產向“優新綠”發力。
      2017-06-12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